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大人民医院快速反应,心梗患者60分钟重 [复制链接]

1#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乐琪

近日,医院门诊医护人员分秒必争,在60分钟内成功抢救一名突发心肌梗死患者。

10月24日15时,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候诊的苏女士突然感到前胸上腹剧烈疼痛,痛到几乎窒息的她痛苦地倚在候诊椅上大汗淋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公丕花恰好经过并发现了患者的异样。“您哪里不舒服?”患者已经痛得无力描述,轻声呻吟,“肚子疼”,公丕花看了看患者手捂的位置和剧烈疼痛的程度,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立即敏锐地做出判断“不是腹痛,极大可能是急性心脏事件。”

公丕花立刻冲上呼吸门诊,取出急救箱,叫来正在出诊的副主任医师谭星宇。两人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患者跟前,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患者血压低,胸痛明显,可能是心梗,有心源性休克风险!”此时,门诊护士和保安已经推出急救床,扶患者躺上。

15时04分,门诊部、医务处工作人员抵达。护士长孙东东为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与闻讯赶来的老年科医生姜娟推起转运车送患者去做心电图。此前,医院对门诊急救流程做了系统梳理,制定相应预案,门诊各区域都配备急救设施,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培训,这样生死时速的转运已进行了很多次。

15时15分,根据患者心电图结果,心内科专家诊断: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是心肌细胞的“营养通道”,闭塞20分钟以内,缺血的心肌如果能再次得到供血,就可以修复;闭塞30分钟,心肌进入功能性的损伤阶段,但还是可逆的;如果心肌持续得不到血供,2个小时左右就会进入坏死阶段,坏死的心肌变为纤维化的瘢痕,不能收缩,心肌的收缩能力就会下降,这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都会受到影响。

现场医生立刻电话联系心内科,“必须尽快恢复患者冠脉灌注!”心内科主任陈红和副主任刘健果断决定,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升级防护,尽快为患者实施介入手术。

进一步的冠脉造影证实了心电图的结果:右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80%,99%狭窄。16时,心内科医生宋俊贤和张静迅速完成导丝通过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而此时距离患者发生胸痛仅有60分钟,达到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规定的国际标准。及早成功开通梗死的血管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关键所在。

在*金时间窗内,争分夺秒成功开通闭塞的血管,尽可能多地保护了更多心肌,手术非常成功,苏女士胸闷、胸痛症状随即消失。

医院专家提示: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心梗猝死的高峰期,气温骤变和低温时,容易加重心绞痛、心梗和猝死发生的可能性。

胸痛、胸闷、全身大汗淋漓和胸口压榨性疼痛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临床上,有五至八成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到2天或更早就有预警征兆,胸痛是其中重要表现。

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症状,但不是所有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胸痛,还可能出现如肩部、手臂、颈部、背部、上腹或下颚等其他部位疼痛。而且,疼痛的性质也很多样,如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压榨样不适、撕裂样、隐痛不适,甚至是难以描述的不适感。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出汗、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虚脱、濒死感等症状。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胸痛或类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虽然胸痛不代表发生急性心梗,但尽早就诊可以早识别或排除危及生命的病因,早一点得到治疗,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