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一点路就腿疼,椎管狭窄还是外周动脉疾病 [复制链接]

1#

有位50多岁的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沉重无力,休息一会缓解,再走就又疼,症状随着时间逐渐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核磁共振显示腰椎管狭窄,但患者又说他的小腿肌肉最疼,停下来几分钟就能缓解,而且一天要抽一包多的烟,这就要怀疑另一种病了。椎管狭窄和外周动脉疾病都会引起下肢疼痛和间歇性跛行,而且都爱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身上,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病,冒然做手术就麻烦了。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大部分椎管狭窄是一种正常的退化过程,当人上了岁数,因劳损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以及骨质增生,引起椎管内空间减少,压迫了脊髓或者神经根,从而引起腰部,臀部和大腿后侧疼痛,下肢肌肉无力和麻木,不同患者的感觉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有酸痛,麻痛,胀痛,烧灼痛,但较少涉及到小腿。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核磁共振发现椎管狭窄,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状明显,三分之一不明显,三分之一无症状,走路和日常活动丝毫不受影响,也不需要过早进行医疗干预,因此需要和其他疾病谨慎区分。

什么是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最先出现在小腿,当脂肪沉积物或斑块沉积在腿部的血管里,斑块逐渐变硬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通俗的说就是堵了,腿部肌肉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疼痛和麻木,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以下症状:

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抽筋。

腿或脚脉搏微弱或无脉搏。

脚或腿上的疮或伤口愈合缓慢或不愈合。

皮肤颜色苍白或偏蓝。

腿摸起来发凉。

脚趾甲生长不良,腿汗毛减少。

外周动脉疾病开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发展下去会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坏疽(组织死亡),最坏的情况下可能要截肢。这种病虽然也容易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身上,但有肥胖,高血压,心脏病或中风,糖尿病前期,有吸烟史的人风险更大,医生针对这类患者出现的腿疼,可能会做一个快速测试,主要检查下肢是否缺血,将上臂的血压与脚踝的血压进行比较,比值越低就说明问题越严重。

两者的区别

疼痛和姿势,椎管狭窄的疼痛以触电感较常见,站久了会疼,弯腰后缓解,例如在超市推购物车的时候。外周动脉疾病以抽筋较常见,站立不动通常会缓解。

跛行的特点,虽然两者走一段距离都会疼,但还是有细微的差别,椎管狭窄主要和走路的姿势有关,与脊柱屈曲和伸展时的位置关系大,而外周动脉疾病主要随着运动量加重,和走路的距离和时间关系更大。

缓解速度,外周动脉疾病的疼痛更加剧烈,就像腿部的“心绞痛”,但它缓解的也快,一般停下来几分钟就能感觉减轻。椎管狭窄则要慢一些,停下脚步后还会有不适感存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