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昨夜急诊70多岁邻居大伯突发心梗瘫倒她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宋黎胜记者吴朝香

迅速拨打、到小区门口引导救护车、疏通担架进入单元楼的通道……在这一系列操作下,突发心梗的70多岁的王大伯医院,医生20分钟开通堵塞的右冠状动脉,植入药物支架。

“这可以被称为‘教科书’式急性心肌梗死成功抢救案例,多亏患者正确的自救。很多突然心梗的患者,医院就诊这段时间内会耽误很多时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说。

她说:“叫,医院!”

“哎呀,不对劲,胸痛,好难受……”早上6点多,家住杭州下城区的王阿姨和平时一样准备出门,老伴王大伯突然叫住她,王阿姨回头一看,当时就吓懵了:老伴满头大汗,手捂着胸口,表情痛苦,整个人瘫软在床上。

王阿姨意识到,老伴身体出大问题了!

她第一反应是给上海的儿子和弟妹打电话,短暂的发懵后,王阿姨突然想起对门的沈老师。沈老师是杭州市爱卫会的退休职工,曾在急诊科工作过。

沈老师听到王阿姨的求助,立即查看了王大伯的病情,凭借她以前医疗工作的经验,意识到王大伯可能发生了凶险的急性心梗。虽医院不远,但她清医院途中风险太大。

“赶快叫!”沈老师当下决定,王阿姨还在犹豫:“医院只有几站啊。”

沈老师回答说:“医院途中风险太大。”

20分钟,手术完成,病人家属还在恐慌中

随后,沈老师马上拨打了,同时考虑到老旧小区道路狭窄,她让儿子小徐赶快起床,到小区门口去引导;而沈老师则帮助已惊吓到说话都打哆嗦的王阿姨清理出通道,好让担架能顺利进来。

10多分钟,到了,把王大伯接上了急救车,医院,而热心肠的徐先生担心已六神无主的王阿姨,主动跳上医院帮忙。

短短几分钟,就医院的急诊科。

得知可能是急性心梗病人,急诊科立即启动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床边心电图、快速心肌钙蛋白检测、吸氧等一系列流程犹如自动化流水线高效运转起来。

心电图报告出来,王大伯果然是发生了急性心梗。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边继续救治,一边呼叫心内科二唤、心内科主治医师傅建伟,他快速查看心电图了解病情后,当即建议患者进行急诊冠脉造影。王阿姨同意手术。

几乎同时,傅建伟医师呼叫急诊医院,启动了急诊冠脉介入流程。

7点30分,患者被送往心导管室,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及团队人员已赶到。

7点40分,王大伯躺在了心导管室的床上,丁亚辉与团队成员,仅用20分钟就开通堵塞的右冠状动脉,植入了药物支架,王大伯的胸痛得以缓解。

8点10分,王大伯被推出导管室送往心脏监护室送。

此时,王阿姨还没从恐慌和惊愕中完全清醒过来,短短一个多小时,她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惊心动魄。

医生提醒:这些疼痛都是心梗前兆

“急性心梗十分凶险,尤其是发病的前几个小时,死亡率很高,尽快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降低死亡率、改善未来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但现实是很多患者和家属缺乏对急性心梗早期识别和救治的知识和意识,往往耽误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丁亚辉主任说,国内的研究表明,心梗患者在抢救时出现时间延误,大医院就诊这个期间。

延误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没有识别出心梗的迹象。

“胃痛、牙疼、胸口闷,呕吐、恶心等,都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丁亚辉遇到过各种类型的患者,有的胸闷,以为是中暑;有的呕吐,以为是消化道疾病;最久的耽误了两三天。

其次是,医院,但家属不同意手术方案,反复找人、打电话询问。

丁亚辉曾接诊过一位突然心梗的急诊患者,他足足等了六个小时,家人才同意手术。“我们医生都急死了。”

丁亚辉在手术

医生点赞:这些都是教科书式的操作

正是因为此,丁亚辉觉得王大伯这次的高效救治,值得一个大大的点赞。这其中有几个因素,值得很多人去学习。

首先,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呼叫,医院就诊,且引导急救人员和疏通通道,进一步避免了时间的延误。这多亏了热心又专业的沈女士母子。有一些患者觉得路途不远或嫌麻烦,选择自行来院,则可能在途中发生危险。

以前碰到过这样的病例,转院时,家属认为路程不算远,选择了私家车,结果半路上患者发生猝死,等到了我们这里无论如何努力已无力回天。因此最明智的方法还是呼叫。

虽然,有些时候急救车会因路况等问题,比私家车要慢一些,但它有私家车难以比拟的优势:

急救车配备急救医生,当急救车赶到现场时,等于医生也赶到了;

医院的医疗情况,会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医院,像心梗,会尽快送到具有急医院,以便快速决定急诊冠脉造影;

此外,急救人员在转院的路上,就医院取得联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等待。

其次,医院急诊科胸痛中心流程的顺畅执行,作为通过国家级认证的胸痛中心,医院接诊处理急性心梗患者的非常高效,目前心内科有四个急诊冠脉介入小组在值班待命,全天候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保证急性心梗病人随到随做。像王大伯从入院到离开急诊去手术,也就用了半小时左右。

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还提醒:进入黄梅天,他们已抢救了近30例心肌梗死病人。黄梅天湿度大气压低,血液粘稠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引起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诱发各种心血管意外。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人,由于气压低,更容易引起心肌缺氧,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出现心绞痛和心梗。

值得注意的是,黄梅天发生心肌梗死病人较之像冬季,更为“隐秘”——症状不典型,因此一旦湿热天气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千万别强撑,若胸痛、胸闷、冷汗持续不缓解,要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以最快速度拨打等待送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