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喝8杯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最新研究可能太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wangbawang.com/

全文字,阅读约需2分钟

近日,民小生发现,

#每天8杯水或超过大多数人真正需水量#登上热搜。

11月25日,

一项发表于《科学》的研究

颠覆了以往人们对饮水的认知,

上述饮水建议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真正的需水量。

在该研究中,

近个国际团队,

基于稳定同位素法,

对26个国家共计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

样本年龄覆盖8天大的婴儿到96岁的老人,

推导出全球首个用于预测人体每天需水量的公式,

首次揭示了人类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规律。

颠覆“每天8杯水”认知

没有水,人类只能生存三天。人体每天的水周转量(WaterTurnover)即水的总交换量,包括了我们摄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需水量。

研究人员基于国际“双标水”数据库,运用氘稀释技术测量了受试者的水周转率,发现20至35岁男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4.2升,30至60岁女性每天的水周转量为3.3升,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了90多岁,都下降到2.5升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水的周转量并不等于饮用水的需水量。

例如,一名20多岁的男性每天水周转量为4.2升,但并不需要饮用4.2升水,因为人体代谢和体表水交换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来自食物和饮水,食物和饮水各半,因此该年龄段男性每日平均饮水量为1.5至1.8升。

相比之下,女性饮水量要小,因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岁的女性,每日的饮水量可能为1.3至1.4升。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雪映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8杯水(约2升)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太多了。

△民小生制图

研究还发现,水周转率的个体差异较大,例如仅在成年人中,有些人每天的水周转率仅为身体水分的5%,而另一些人的水周转率则高达20%。

不同年龄段、性别、国家的人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因此,这种一刀切的健康建议并不适合对个体进行精准化健康指导。

揭示全生命周期需水规律

张雪映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对于人类需水量的研究大多依赖于主观问卷调查和实验室里的生理学研究,样本量少且评估方法不精准。

而研究团队通过使用氘稀释技术客观精确地测量了受试者的水周转率,研究了整个人类生命过程中,体重、年龄、身体成分、总能量消耗、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以及气候、纬度、海拔、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对水周转率的影响。

分析发现,生活在炎热潮湿的环境和高海拔地区的人群,以及运动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和高体力运动水平的人群中,水的周转率更高。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中,也观察到较高的水周转率;日常体育活动也会增加水周转率。

此外,该研究提到,水周转率被证明与很多生理健康指标相关,例如身体活动水平、体脂率等,并首次提出了水周转率可以作为一个反映人类的代谢健康的新生物标志物的理念,这对肥胖、糖尿病等各种代谢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那究竟每天喝多少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ml。而如果天气热、空气干燥、出汗多等,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颜色浅黄、清澈、量足,说明饮水量基本充足。这些人群要控制饮水量上述饮水标准是针对健康人群而言的,而一些特殊人群则要区别对待,比如:◎正在服药治疗胃溃疡的患者:药物中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会对胃粘膜形成保护,若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因此要控制饮水量。一般,全天适宜的水量(包括喝水及饮食中的水液)=ml+前一天小便量;

◎心衰患者:大量饮水会造成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心衰严重者,饮水量甚至需控制在ml以内。

注意:具体饮水量,以医生建议为准。

牢记“3不要”

掌握喝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确喝水,以下3点要记牢: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其实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随着机体失水量增加,还会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表现。老年人由于感知功能减退,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建议每半小时喝一次,但每次不要喝太多,以免短期内大量饮水引发“水中毒”。不要喝过热、过凉的水过热的水(超过65℃)会烫伤食管黏膜,长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容易引发癌变。

而冰水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危险,比如:夏季喝冰水易致体内余热蓄积,导致中暑;三高患者喝冰水,易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不要用果汁、饮料替代

很多人总觉得“白开水太寡淡,没啥味道”,喜欢用果汁、饮料替代。但它们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易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风险,还是少喝为好。比如:有研究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痛风风险呈正相关,饮用含糖饮料患高尿酸血症的几率增加35%。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光明网、科技日报、我是大医生官微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