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胸口疼痛就是心绞痛吗稳定型心绞痛,该如何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有很多人问,关于稳定型心绞痛,该如何进行正规的治疗呢?

今天就和大家仔细认真讨论一下!

稳定性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

其最特征性的症状是:阵发性的前胸部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中上段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持续时间、性质及诱发因素等在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下面讲下,稳定型心绞痛的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主要原因:

由于冠脉存在严重的固定或部分闭塞时,其血流量减少,心肌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休息时尚能维持心肌血流的供需平衡,病人可无症状。

在劳力、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情况下,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收缩力增加等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而存在狭窄的冠脉供血却不能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心肌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人的饭量是4两米饭,由于某种原因,他只得到了2两米饭,虽然吃不饱,但躺在那儿不动,也没有啥问题,如果让他从事体力活,那么,2两米饭就完全不能支撑他的劳动强度,就会出现疲软现象。就是如此。

需要说明一下,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发病时,多有诱发因素,常见诱因包括: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在劳累之后。

另外,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多见于活动时胸闷,并不一定是胸痛。

典型稳定型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

那么,我们根据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就可以知道:

患者的冠状动脉大都有中重度狭窄,根据大量的数据统计,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狭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占25%左右,5%~10%有左冠脉主干狭窄;

其余约15%的病人冠脉无显著狭窄,提示可能是冠脉痉挛、微血管病变、交感神经过度活动等等相关。

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自身血液的动脉,相当于给汽车发动机供油的输油管道,输油管道内出现油污或油垢,从而引起管腔内狭窄或者堵塞,油就无法正常到达发动机内,此时汽车的性能会急剧下降,甚至是熄火,无法启动,那心脏也是如此,严重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这便冠心病基本发病机制。

而冠状动脉不是一根血管,是环绕心脏一周的一整套动脉系统,恰似一顶王冠,故称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主要分两大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又分为两次大支,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各个血管又再进行多个分支,这些血管都统称为冠状动脉。

一般是冠状动脉的主干血管,出现严重的狭窄,才会导致心肌细胞供血不足,即: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

而目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一般认为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心肌的血供。

那么,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该如何治疗呢?

由上述可以知道,心绞痛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动脉硬化,导致其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心肌细胞不同程度的缺血。

故而,治疗方案的基础就是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常规使用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

第二,对于那些有症状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降低心肌氧耗,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常使用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药、钙通道阻滞剂以及营养心肌等相关药物。

第三,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延长生存期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主要方案是及抗血小板治疗,根据病情,还需要加上控制心室率及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拮抗剂。

第四,对于很多严重的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发作心绞痛,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心脏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第五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建议严格控制动脉硬化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下述八点。

一、血脂的正确管理,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将至1.8mmol/L以下,超高危人群还需要降低至1.4mmol/L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将至2.6mmol/L以下。

二、血压的正确管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为/80mmHg以下,但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建议收缩压降得很低,推荐将收缩压降至mmHg就可以,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压降至/90mmHg左右,可能获益更多。

三、血糖的正确管理,对于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建议将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年龄比较轻、病程比较短、没有什么相关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低血糖或其他的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控制在6.5%以下。而对于年龄比较大、病程比较长、有过严重的低血糖病史或有严重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甚至控制在7.5%~8.0%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

四、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五、不建议饮酒,或者限制饮酒,建议非妊娠期女性每天饮用酒精不超过15g(相当于50度白酒30ml),男性每天不超过25g(相当于50度白酒50ml)。

六、体重的正确管理,建议目标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kg/m2,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应该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增加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同时,需要控制饮食速度,避免暴饮暴食。

七、保持体育锻炼,建议每周五天,或至少三天,进行30~60分钟的轻度的有氧锻炼,如健步走,游泳等。切记,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于专科医生指导下运动,不宜过激过量的运动,避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八、保持良好情绪至关重要。避免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当释放工作等相关压力,让自己轻松下来。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

以上仅为个人言论,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线下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