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复制链接]

1#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时间。通过二十四节气,有助于了解时间的奥妙,让人慢慢平静下来,不那么焦虑。焦虑从来不帮你解决问题,但时间可以。”

各位同学,

你们平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感知时间的呢?

是清晨惊*的闹钟

工作设定的deadline

还是街边抽枝的柳条

融化的河水、变长的白昼...

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独有的感知时间的方式

——节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

依然发挥着作用吗?

其实,

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

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

21日晚上

我们的“节气大使”

余世存、*二位老师

走入北师大的校园

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场充满哲理的对话

究竟碰撞出了怎样精彩的火花

年轻人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这是《时间之书》序言里面的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打一种地就想着收成,你现在的时光,大约处在春分状态。正是播种的时候,该做的就是平整土地,何必焦虑八九月收成的事呢?可是大家想想,你在大一的时候就在找工作,在春分的时候就想着立秋的事了。

◎余世存:上周大家朋友圈都在刷屏说清华大学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事。我们年轻人跟物质利益的挂钩挂得如此快速或者如此贴近,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拿我自己来说,我是北大毕业的,但是我可能在最近这一两年生活才稍微稳定下来,才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我毕业之后这二三十年都在做什么?都在“平整土地”,没有要焦虑买房、买车,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到八九月份自有答案。

我们只要想着如何发挥好造化赋予我们的才华就够了,没有必要想这个才华结不结果实,能不能结成一套房子。有人说余世存你的房子是你一本书一本书卖出来的,我说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读书人就认真地读好我的书,写好我的书就够了。我觉得这条生活道路对于我来讲是很清白的,也是很值得的。

放下手机!读书和恋爱才是正事!

◎*: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有手机,一切知识都可以获得。转引一位老先生的话,他说现在年轻人获取知识太容易了,只要不知道什么,百度一下、谷歌一下,立即就知道了。但是问题出现了,他们以为拥有知识就是拥有智慧,这是两码事。他说我们古人是多智少识,现在的人是多识少智。现在人们获取知识太容易了,但是原地踏步,停留在知识上,不再向智慧层面前进,但是仅仅获取知识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转化成智慧和创造的话。

为什么大家说这是一个三观尽毁的年代,因为三观在这个时代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建议年轻人,要在现代眼花缭乱的技术面前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大厦。把底子打好,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很重要的。

《时间之书》应该“按时”读,读上一年

我觉得《时间之书》特别不适合一口气看完。您最好在每一个节气那一天或者前后看一下那个节气,用一年的时间看完,我认为是这本书最佳的阅读方式。您如果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您会看混的,而且会觉得很累。因为老余在里面很浓缩,诗词歌赋、古代典籍、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等等都在里面。

比如昨天春分我觉得格外亲切,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看其中某个节气,恰恰处于那个节气的时候,我一定比过去这些天看的时候更有感觉,因为它有一个贴近性。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

为什么年轻人焦虑?不是因为没有知识,是知道的太多了,但是因为没有上升到智慧层面,没有解决方案,知道的更多就有更多焦虑,他是信息的汇集,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只有智慧才可以教会你怎么办。我觉得二十四节气应该教我们平静下来,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是时间。你通过二十四节气或者是通过世存的文字,了解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之后,你当然知道了自己的小。

你了解了时间的奥妙,你才会慢慢平静下来,才不会那么焦虑,因为焦虑从来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时间可以。举一个例子,你失恋了,你觉得这个世界完全是黑色的,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安慰假装体现友情,不太起作用,但是真正让你走出来的是时间,不信就看。第一天和第十天就不一样,等到第三十天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又听得到周围的声音了,你又听到了鸟叫,你又看这个花儿挺好看,你就走出来了。否则人怎么活?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告别,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什么在帮你?就是时间。

被我们忽略的大智慧,就在时间之中

我觉得时间也改革着此时居住人的性格和心态,你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吗?夏天越来越长,冬天越来越长,春天和秋天仿佛消失了,逼迫着人要么绽放,要么毁灭。压力也变得如季节一般,要么就是绽放,只要不绽放就是冬季。

另外就是别高估人类自己,《道德经》里面强调“天长地久”,只有天长地久,剩下都有生命周期。古代圣贤的典籍里面往往拿更大的时间演变成一种智慧。老子说的话就是人一出生就奔死亡而去,这个时间交代的非常清楚,上来就是倒计时。所以如果不读懂时间,什么都读不懂,等你读懂时间了,你的智慧就有了。

我年做了一组中国学人访谈录,我采访的那批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在北师大采访了两位,钟敬文先生和启功先生。启功先生给我讲过一个段子:有一天晚上睡觉睡着,心绞痛,这是要嗝屁了?我就想反正睡不着,写点遗嘱吧,坐那想着想着没什么可写的,睡着了。所以今天一进小南门不到米,看到路边启功先生的八个字,写给所有北师大的学生,时光一下子回到了20多年前。当然我回不到20多年前了,而且启功先生已经走了那么远,但是那一瞬间仿佛我听到了他的笑声,时间有时候可以转变成智慧。看似那时候只是一个工作,只是一个对谈,只是一批节目,但是给了我太多。就像那时的琉璃厂到处卖启功的字,20一幅,当然都是假的。我就问老爷子,您去过琉璃厂吗?他说,去过,真有写的好的。我说怎么判断哪个是您的,哪个不是您的?他说:但凡写的好的都不是我的,写的不好的,没准真可能是我的。老先生对很多东西,包括时间,包括一些大的很多东西,一瞬间那么的幽默。采访时他曾感慨到,我这一生有什么用?指着我们的摄像机,发明这么一个东西真的很具体,也很有用,但是我们有什么用?那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这一点,却又像所有圣贤一样,为而不争,并不是说悲观就不做了,继续做该做的事情。钟敬文先生也研究大时间,他告诉我:中国人并不都是世俗的,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一下子都进入了半宗教状态。他是中国当时最顶级的民俗专家。世存这本书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但是很多人会忽略掉书中那24个君子。所以归根到底应该读到自己,读到人,读到时间给我们的启示。最易被我们忽略的往往都是最大的智慧,就在时间之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