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当消费者的娘家人也让金钱收买
作者:周明华企业缴纳每年8千元到2万元不等的会员费,“3·15”站便可屏蔽与其有关的投诉信息,彻底根治企业心头之患。没有人能想到,这竟是省消协方面开给企业的“金点子”。日前,湖北一家企业投诉,湖北省消协以帮企业屏蔽掉消费者在“3·15”站投诉信息为由,要求企业成为会员并敛财。这家企业负责人称,在该站现有会员约200家,如按每家收取8000元计,会费总额逾百万元。(见昨日《新闻晨报》)尽管湖北省消协对这一丑闻予以否定,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仅有的报道中读出一些人的贪财信息来。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协本为清心寡欲的社团组织,其“金身告破”的事件当追溯至中消协叫卖“3·15标志”以聚财开始,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欧典质量问题的东窗事发。那是2006年的央视3·15晚会现场,一个自称百年经典老牌的德国品牌——欧典地板被曝光有严重欺诈消费者的不良行为。欧典地板事件主要责任的确在商家,但它之所以能使出十八般武艺越过层层市场监管连续6年获取消协授予的“3·15”企业信誉标志,其中的奥秘不言而喻。有媒体当年还披露,欧典事件曝光后,同期“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里,几乎难见此类“不良投诉信息”的影子。显然,中消协站也作了“技术处理”。随之,各级“3·15”的公信度在中消协带头失察下经受了致命打击,“3·15”标志和早一步被叫停的“牙防组”这对“患难兄弟”,一同将消费者对权威认证的信任降至冰点。而今笔者旧事重提,并非一定要否定各级消协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做过的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而是要提醒大家,在“3·15”标志被叫停之后,并非就一举叫停了潜在而灰色的利益蹿动的步子。消费者信得过商品,有时就是在金钱的推动下,变着戏法使成为了“消协信得过商品”,即便名称有变,但敛财的思路与方式根本未变。所以,我们应从湖北消协站“屏蔽事件”中尽快查找制度性成因,并阻断所有新的进化了的“3·15”标志敛财路径,让任何灰色攥利之手暴露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