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55岁的刘先生像往常一样夜跑,正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感觉胸前压痛。
他以为是自己运动过于剧烈的原因,于是放缓了脚步,坐下喝了口水,胸痛稍缓一些,才慢慢走回家。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不料,刚刚的压痛感再次出现,而且跟之前不一样,胸口压痛感更为强烈,还伴有全身大汗,家人见状赶紧拨打了。
医生确诊是急性心梗,有2条血管狭窄,之后医生紧急给刘先生做了手术。医生说,像刘先生这样的情况,一个月起码得有十几例。
对我们来说,心梗这个词并不陌生,时不时也会有相关新闻报道。这不,前段时间,就有三个奋斗在医疗事业前线的医生因心梗离世,而且年纪不大,正处于事业的打拼之年:
6月28日,医院乳腺科医生张恒伟去世,享年48岁。
6月30日,医院眼科青年医生王辉去世因心梗去世,年仅32岁!
7月4日下午3时,中科院博士、医院青年医生、副教授肖育众被发现晕倒在实验室,送医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1岁!
心梗,是心肌梗塞的简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疾病。当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时,血液里的血小板就会在破裂的板块表面积聚,形成血块或血栓,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心脏无法运作,这便是心肌梗塞。
人在激动、紧张、愤怒的时候容易出现心梗。平时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血脂浓度突然升高,血液粘稠,使血液容易形成血栓,也会诱发心梗;过度的体力劳动、运动,突然受寒冷刺激,大量吸烟饮酒等,也容易出现心梗。
心梗的发生非常突然,一不小心就会断送生命。但心梗出现之前也是有征兆的。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有2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做过多例手术,他总结了心梗、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的12个预兆:
突然耳聋有可能与心血管堵塞有直接关系,很多心绞痛患者都会出现听力下降,双耳嗡嗡作响的症状,术后这些征兆会消失。
很多心绞痛患者有脚底痛的症状,像针刺一样,这是心梗的一个表现,不过这个症状不多见。
心梗高危人群要警惕脐周疼痛,这极可能是心梗的预兆。
目前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如果突然视力模糊,甚至睁不开眼,也要考虑是否是心脏问题。
左腿酸胀可能是心梗预兆,高危人群如果出现要高度警惕。
如果胸口有束缚感,像被胶带缠绕,要当心心梗可能即将发作。
心梗高危人群遇到牙痛,要先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特别是牙痛部位确实有口腔问题者,容易漏诊。
心梗高危人群如出现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要小心心梗。
心梗高危人群如出现肩胛骨疼痛症状,要考虑心梗的可能。
左上肢无力并非个例。很多患者都出现左肩胛骨和左上肢酸胀,使不上力,经检查后发现是心肌缺血。药物或手术改善之后,症状会消失。
心梗高危人群要注意头痛症状,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没有其他不适,突然出现乏力、嗜睡、犯懒,要警惕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症状。
如果发现家里的老人或其他人出现心梗,发现及时是挽回生命的关键。记住下面这四招,做到及时发现,科学救治,才能抢救一条生命。
1.及时发现心梗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心梗发作特征是“手捂胸口,一脸痛苦,然后倒地”,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其实多数患者在心梗发作时会出现压榨样、窒息样疼痛,疼痛比较深,范围如手掌大小,没有明确边界。有时肩背部、胳膊也会疼痛,有的人会头晕,汗如雨下。
另外,心梗也可能出现如上文说的,肩膀痛、胃痛、牙痛、咽喉痛等,有的则会乏力、出冷汗、头晕、恶心等。这些症状并不典型,因而常常耽误了心梗治疗。
如果之前有过心绞痛的患者,要记住心绞痛一般持续三到五分钟,如果超过15分钟,则很可能是心梗发作。
2.减少或停止运动
当怀疑心梗发生,要马上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有条件最好平躺。如果无法躺下,可半坐。
然后不要马上自己就医,应通知医院。医院就医途中,可能会出现心梗加剧,这时无人陪伴会相当危险。
3.立刻拨打
急性心梗死亡病例中,医院前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心梗发生时,及时就医相当重要,但医院往往不在附近。怀疑出现心梗前就应先打急救电话。如果有医嘱,可以先吃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
4.三不要
第一,不要在没有明确血压的时候服用硝酸甘油,以免因低血压而休克,无医嘱,不乱吃药。
第二,未明确患者昏迷、动脉搏动消失时,不要进行心肺复苏。
第三,不要采用网上流行的咳嗽、拍胳膊等所谓的心梗“救命”法。
总之,心梗出现的时候,患者能做的事情不多,要保持冷静,不给医护人员添乱,就是最好的“自救”。
参考资料:
[1]《10天内3位青年医生离世!意想不到的12个心梗预兆,请一定牢记》.健康时报.年7月12日
[2]《突发急性心梗学会院前自救》.农友之家.年第2期
[3]《心梗自救,传言多不靠谱》.中国老年.年第15期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