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那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冠状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脂质斑块,这些脂质斑块造成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血液无法顺利流动,造成了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结果。
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在发病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仅出现轻微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粥样硬化可逐渐加重导致血管壁增厚、狭窄甚至闭塞,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堵塞。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闭塞,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从而引起冠心病。这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当家族中有一个人患有冠心病时,后代的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这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①年龄:在45岁以前冠心病发病率很低,45岁后开始增高,至80岁时达到高峰;
②家族史:冠心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若家中有多个成员患有冠心病,则后代患病风险会增加;
③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患有冠心病,那么子女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那么这个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2、吸烟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物质,可损害血管内皮,同时还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稠度。长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香烟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压和糖尿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更大。当血糖升高时,人体无法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血糖升高会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的分泌,这就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质斑块的数量,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并会增加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的风险。糖尿病也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糖尿病还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提前10年。
如何预防冠心病?
1、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季节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到风寒的侵袭而加重病情。另外,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感冒及受凉。
2、控制饮食。冠心病患者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暴饮暴食、进食过饱。注意饮食规律,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以及纤维素以改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健康。
3、适当运动。冠心病患者可以采取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运动,这也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过度。
4、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激动和过度劳累等情况。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医院就诊,排除急性心梗或其他心脏病引起的胸痛症状。
冠心病的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或气短医院就诊,确诊为冠心病后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