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医生对1张出院医嘱单服用19种药物提出了质疑。咱不了解病情不能评论,但是看到有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却是不大合适的,那就是“硝酸酯类”药物。
医嘱单是这样开的,消心痛10mg(5mg2片),每天3次,早、中、晚;欣康40mg,每晚1次。
这两种药,都是硝酸酯类药物。消心痛,药名是“硝酸异山梨酯”,属于中短效药物;欣康,药名是“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属于长效制剂。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中最经典的一类。虽是最经典,但是,研究下来,只是改善症状,缓解心绞痛,却是不能改善预后、也就是结局的。所以,冠心病的患者如果没有心绞痛、没有心衰、也不需要用硝酸酯类药物来辅助降压,是不必长期服用的。
硝酸酯类有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药物,是一步步研究发展过来的。各种硝酸酯类药有各自的适应情况,需要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都是硝酸酯,各自怎样服)。
在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中,常常会有一个用药误区,那就是用药物覆盖所有时间。就像这份医嘱,为了“营养心肌”,白天吃短效的消心痛,晚间吃长效的欣康,以为这样可以药物全覆盖,可以防犯心绞痛,其实是错了。
因为硝酸酯类药物要很好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药物的“洗脱期”。就是药物浓度很低、甚至没有药物的时间。
硝酸酯类药物是通过扩张血管来改善心肌供血、抗心绞痛的。
怎样扩张血管呢?通过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硝酸酯类药物到了血管壁,会经过一系列作用产生“一氧化氮(NO)”,这个一氧化氮就是舒张血管的物质。
可是,在生产一氧化氮的过程中,是要消耗血管里其他物质的。如果药物总是作用,其他物质消耗没了,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就生产不出来一氧化氮了,再加上其他的各种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硝酸酯类药物用药是要有间隔的。静脉用药最好48小时以内,口服用药需要有一定的“洗脱期”,每天最后一次服药到第2天第一次服药,最好间隔8个小时以上。这样,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储备充足的“物资”,恢复生产一氧化氮的能力,药物效果才好。这样的给药方式,叫做“偏心给药”。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是用缓释技术制作成的长效制剂。一般来说,里面的药物30%是“速释”,吃进去后很快放出来起作用,另外70%是缓释,慢慢释放出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在身体里长时间起作用。
本来,缓释片到了后期浓度是会降低的,便于“洗脱”,是为方便服药设计的。可是,白天吃短效药,晚间吃长效药,硝酸酯类药物就完全没有了洗脱期,就发挥不了作用了。
有人会问,夜间发作心绞痛怎么办?
可以都用短效的消心痛,即硝酸异山梨酯,可以用到每天4次,甚至更频繁。因为临床发现,应用这种短效药物发生耐药的比较少。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开始可以用短效药,观察疗效,也使患者适应药物,因为有些人开始服药是会头痛的。到了病情稳定后,改为长效药每天1次服用。
#涨点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