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以冠心病支架术后常规用药加以心理开解、运动疗法或精神类药物进行干预。心血管病患者常用的精神类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等。但一方面,部分患者拒绝承认自己有精神心理问题,拒绝服用精神类药物,或服用此类药物后,出现口苦、口干、眩晕、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不愿继续服用,依从性较差。
另一方面,抗焦虑抑郁药物有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对其他脏器、功能的损害,如神经系统异常、视觉损害、肌肉关节疼痛、肝肾功能异常等,并不适合长期服用。所以,祖国医学立足整体观念,以“人”为中心,根据患者不同证候进行区别治疗,所用方剂在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西医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
1.发病机制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患者发病年龄正向年轻化偏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武器,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数量与冠心病发病率伴行上升,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数量亦与之呈正相关性。已有很多医者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相互影响,“双心医学”更加受到重视。
目前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赵静思等总结认为双心疾病可能与人体内分泌活性物质混乱和机体内分泌失调有关,情绪变化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内分泌平衡异常会增加冠心病出现的可能性。有研究显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冠心病合并抑郁也有关系。患者合并情绪障碍时,体内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含量升高,血脂出现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这些因素会促进血栓形成、加重冠心病进展、提高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随着科技进步,对双心疾病机制的研究愈加微观化,研究发现,慢性、长期心理应激会影响线粒体代谢,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重要的动力产能结构之一,长期线粒体代谢障碍会增加抑郁症发病率,改善线粒体功能或许是治疗双心疾病的一条思路。
2.西医治疗
(1)冠心病支架术后的治疗
依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内容,接受冠状动脉PCI术治疗的患者均应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的必需治疗方案及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肌耗氧、降压等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
在规范使用冠心病药物的基础上,常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等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预后,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米氮平等。另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在近几年也常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徐俊鹏等人研究发现黛力新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效果显著。
②非药物治疗
张小雪发现知信行干预模式护理(包括:入院状况评估、为病人树立“信”与“知”的心理、运动饮食护理、定期随访)可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马延超等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发现通过给患者心理评估、疏导后,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少,治疗依从性更高,对患者病情恢复有利。
二、中医对于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认识
1.历史沿革
祖国医学中,冠心病按照临床症状等被归于“胸痹”、“心痛”、“真心痛”范围进行诊治,现代医者认为,冠心病支架术后一般也归于此范围。焦虑抑郁状态一般属于“郁证”、“脏躁”等病症。早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就有提到“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功能失调后,心系疾病与情志病相互影响,形成了“双心疾病”。血脉运行不畅,易致“胸痹”;心神逆乱,易致“郁证”。
在一定条件下,“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相互影响。血脉于体内运行通畅,则整体血运平顺、气息条达;当患者情绪不畅时,心气郁结、肝疏泄受制,致气滞血瘀,血脉运行受阻。部分医者认为双心疾病一般属于胸痹与郁证的“并病”范畴,是在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出现了情志改变。《足臂十一脉灸经》是最早涉及“心痛”相关内容的现存古籍。
《*帝内经》也多次提到了“心痛”、“真心痛”,丰富了后世各医家对胸痹的认识。张仲景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是阳微阴弦,针对胸痹的不同表现,提出了不同方剂,如栝蒌薤白白酒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千金要方》扩大了胸痹的发病范围,认为部分患者胸痹发作时,会伴随喉中涩燥唾沫的咽喉部症状和时欲呕吐的消化道症状。
《医方集解》云:“郁病多在中焦,中焦脾胃也”,金元医家李杲曾提出“治脾胃可以安五脏”,说明脾胃与郁证的形成关系密切,脾虚则升清不足、运化失司,导致血虚,血虚不足以养肝而致肝血亏虚、功能受损、肝失疏泄,成肝气郁结之象。树立“健脾温阳”原则,或是治疗郁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朱丹溪集众家之长,提出了“六郁致病”的思想,认为郁证多有气、血、痰、热、湿、食等六种致病因素,各类郁证之间关系密切,病程日久还可能相兼为病,并独创“越鞠丸”、“六郁汤”等方剂治疗郁证,效果显著。
明代医家张景岳立足于前人所提郁证不同分型的基础之上,在《景岳全书》中提出“怒郁”、“思郁”、“忧郁”三个概念,提到“惊有二证,有因病而惊者,有因惊而病者”,他将情志之郁致病和因病致情志不畅进行了区别,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治疗郁证的临床经验。
2.病因病机
《*帝内经》中提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脏不仅负责物质方面的经脉血液流动,也主导人体精神方面的气机运行。所以当心脏出现疾病功能受损时,既会影响人体血液的运行,也会表现为情志障碍。心主神明的功能失调时,心神失养,气机紊乱而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宁、头晕、失眠等症状。或患者平素多思多虑、忧思郁结,致情志受伤、肝气郁滞失调、气血不和,气滞则成血瘀,瘀血内阻,停于脉络致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容易出现胸闷、胸痛,加快胸痹的发病。
而胸痹患者因阵发胸闷、心悸等症状又会产生或加重自身惊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从而耗心伤神,加重胸痹病情。
陈晓虎等在《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将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三方面:情志异常、药食不节和体虚久病。患者情志异常时,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正常血运、阻塞经脉、体内脏器受到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成双心疾病。
患者长久服药或平素饮食无节制,均会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生痰,痰湿闭阻或痰邪与外邪相结,郁滞体内,阻碍正常气机升降,停于胸中,而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患者久病、体弱,正气不足,易被邪气所侵,病程日久,迁延不愈,久而久之,心绪不佳,抗压能力下降,耗伤心阴,导致烦躁、焦虑、抑郁、失眠等负面情绪的发生。
现代医家对于双心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但大多可总结为痰凝、气滞、血瘀等几方面。袁慎洋等认为痰邪凝聚,上可蒙清窍,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不宁等症状;中可阻胸中气机、血脉,使血脉闭阻,出现胸闷胸痛,而成胸痹。朱天翔等认为,长期焦虑、抑郁会阻遏气机,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气滞则影响血液运行,逐渐形成血瘀,心脉瘀阻,而成胸痹。
3.肝气郁结证
临床上冠心病支架术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多见。患者平素即为肝郁体质,或在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不愿相信、抗拒现实,以致忧思郁结、气滞不舒,发为肝气郁结型。本证以胸胁胀痛、精神不振、忧郁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有痛无定处、失眠易怒、脘闷嗳气、善太息等症状,舌脉情况多为舌红苔薄腻、脉弦。
临床主要运用疏肝解郁理气之法加以调理,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为君,臣为香附和川芎,柴胡主疏肝,香附理气宽中、川芎活血行气,且均能止痛,君臣相合,既可开郁行气,又增强了疏肝止痛之效,以缓解患者胸胁胀痛、肝气不舒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