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3 21:13:00
中国居民发生猝死的报道屡见于新闻媒体,青壮年的猝死率呈现逐年增高态势。猝死实际上就是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导致了我们生命的终止。猝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心脏病的发作,那么心脏病的发作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最常见的就是心肌梗死。很多人认为,发生猝死的人肯定是有严重的心脏病。医院杨跃进发表的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心血管病的低中危人群。也就是说一半以上心梗或猝死患者生前并没有明确的基础心脏病史,也就是所谓的“健康人”。确实,许多心源性猝死的人群生前没有显性心脏病的症状,但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都存在显性或隐性器质性的心脏病变,或机体内环境失衡。因此,所谓的健康,可能只是有病但尚未及时早期查出来。很多猝死患者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频繁的体力和心理透支,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休整。还有许多人生前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吸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诱因。从这点来看,真正的猝死都是有因可查的,起码有一定的迹象。比如近期过度疲劳、血压不稳、血糖过高、烟酒过度和睡眠障碍等。有研究发现,四分之三的猝死者发作前有心绞痛或呼吸困难,三分之二的心脏猝死发作前,心绞痛或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可超过30分钟,甚至达1小时,这就是心脏骤停的预警信号,是救治的关键时期。另外,猝死前最重要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胸痛或胸闷,伴有大汗,胸痛的部位可能是前胸、后背、下颌、胸骨后、上腹部、剑突下、后背等部位,可以是持续性,也可能是间断性,性质可以是压榨性、烧灼样、憋闷,有时难以忍受,有濒死感或恐惧感。如果伴有面色大汗、苍白、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更有可能是心梗或猝死前兆。我们通常说的“过劳死”是猝死的代名词,预防心源性猝死,一定要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现在很多人的生活非常不规律,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过度劳累会造成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在存在潜在心脏疾病情况下,容易发生意外。对于猝死的预防,首先应当是对于已患心血管病的患者,以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肥胖等)进行治疗和危险因素干预。对于心血管病和猝死的预防,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环境和*策变化是最有影响力的促进健康方式,包括创建和谐而健康的社会,改善人群的健康行为,建立全民健康物质环境。再次,维护公众健康,个人更是第一责任人。健康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健康素养,而不仅仅是医生和医疗系统的帮助。可靠的信息和服务有助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疾病或者有效治疗疾病,这对于健康人和病患都是同样重要。比如说,让更多人知道猝死的先兆,及时呼叫救护车,医院,或存侥幸心理等待,就能救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