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33亿人中招它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TUhjnbcbe - 2024/5/17 16:29:00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

本版撰文记者胡晓诗
  9月的第二个周六被定为“世界急救日”,该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技巧,在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和降低伤害程度。今年的9月11日恰逢第22个“世界急救日”。在我国,几乎每一分钟就会发生一次心脏猝死事件,而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心血管健康问题早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病是指心脏及其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达3.3亿。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本期《健康桂林》邀请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内二病区主任朱汉华博士,让他来谈一谈如何正确认识这个健康的“头号杀手”。
  别踩雷!心血管疾病的这几个误区要避开
  “我患有高血压,但是没有症状,可以不服药治疗”“服药以后血压控制住了就停药,不用坚持长期服药”“胸痛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就不必及时治疗”,这是朱汉华接触到的患者中,对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误区。专家提醒,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误区1:按照别人的经验服用降压药 一些“热心”的高血压患者会向身边的病友“传授”自己的用药经验,这样做很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个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反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种降压药的性能也有所不同,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
  误区2: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并不意味着高脂血症“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用调脂药的可行性。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也应对症下药,降脂药减量一定要以血脂达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定期监测血脂情况,一旦超标就应加回原剂量。
  误区3:没有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 一般而言,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但这种高血压潜在的危险更大。症状的出现会促使患者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无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而忽视了治疗,但血压高造成的危害并不会停止。因此只要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对待治疗都不应该马虎和懈怠。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以为血压高了才需要吃药,血压一旦降了下来就能停药,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病,在药物的作用下血压才降至正常,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恢复至原来的水平。因此,高血压病患者一般需要终生用药。
   误区4:心绞痛能扛就扛,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时,总是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如果经常吃药,以后可能就没效了。硝酸甘油这类心绞痛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每天偶尔吃一次,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也不会形成耐药性;此外,心绞痛发作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以尽快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甚至可以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作心绞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半小时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要高度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救治。
   误区5:冠心病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了 支架植入技术的出现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就有人错误地认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使心绞痛得以缓解。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即使放了支架,也应注意控制血脂、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并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用药物治疗。
  误区6: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经达到约8%,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尤其是30岁以后,应定期测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其实,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这个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冠心病的非典型症状有哪些?
  朱汉华介绍,胸闷、胸痛等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但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不典型症状,错到其他门诊部就诊而耽误病情,例如因为牙痛和左肩膀痛分别到口腔科和骨科就诊,患者根本没想到自己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冠心病找上门了。
  胃肠道不适
  恶心、反酸烧心、食量减少、呕吐、上腹部疼痛、饱胀等一些明显、不明原因的肠胃道症状,特别是在活动量增加时反复间断出现,常常预示着急性心肌梗死即将发生。
  牙痛
  因冠心病引起的牙痛成为“心源性牙痛”,情绪激动、疲劳过度或饱餐后都会诱发,且发作突然,牙痛剧烈但牙痛部位没有发现明确牙病,往往数颗牙齿都感到疼痛,但牙痛部位不确切。
  下颌、背痛、颈肩疼痛
  心绞痛发作时,可通过身体的内脏神经系统放射到其他部位,如果反复出现颈部、牙床、下颌、心窝部等处疼痛,这些部位经过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原发病,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是否为冠心病引起的疼痛。
  手脚发麻
  手脚发麻是心梗发作的早期非典型症状,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这些患者常有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变窄,动脉硬化,影响了四肢血液流动。
  气促
  有的患者冠心病发作前,并不出现典型的胸痛等症状,而是主要表现为“急促”“喘不过气来”“夜间不能平卧”等。活动或重体力活后,气促尤其明显,而休息几分钟后可以部分缓解。如果出现这种“气促”,要格外引起重视。
  眼底血管变细
  人的视网膜很敏感,是全身唯一可直接、无创观测血管及全身微循环的机体组织。从眼睛的血丝分布、充血情况能分辨一个人的心脏负荷。如果一个人的眼底血管变细,很可能是眼底动脉硬化,其身体其他部位血管变窄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冠状动脉也受牵连。当发现眼底问题时,应及时检查心脏,本身就有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需要每半年检测一次。
  专家补充道,高血压患者可以出现无症状,心衰患者可以出现乏力、胃肠道淤血后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下肢浮肿,这些情况都要引起注意。
  预防心血管疾病,这5个体检项目要注意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要做到定期体检。朱汉华提示,体检时,下面五个检查项目事关心血管健康,尤其需要注意。
  血压,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减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
  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常用和重要指标,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
  血脂,一般包含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这5项指标,前4项数值升高或第5项数值减低都属于血脂异常,体检报告通常会明确告知血脂超出了正常范围。
  心电图,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梗死,电解质紊乱或房室肥大等。
  胸片,能够显示心影大小,以及大血管是否有硬化、钙化、膨出等。
  常识早读
  发现有人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虽然心血管病多发于老年人,但绝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8月27日,市疾控中心年仅32岁的抗疫战士刘岳龙因突发心脏骤停去世,在我市引起了广泛
  心搏骤停是指患者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突然丧失,导致血液循环停止,全身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完全中断,如不及时恢复心搏,可能危及生命。
  朱汉华介绍,心脏骤停多见于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健康人群出现心脏骤停,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现代人多熬夜,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较大,平时不注意自己的饮食,久而久之就埋下了诱发心血管病的隐患。
  医院外,当一个人心脏骤停,如果身边人能够在“黄金四分钟”内实施抢救,可以大大增加生存概率。
  遇到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拨打呼救,有条件的地方使用AED(除颤仪)。实施胸外按压前,需要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将患者调整为仰卧位,以成年男性患者为例,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三分之一处),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心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厘米,按压频率~次/分钟。
  30次按压后,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
  施救者用嘴罩住患者的嘴,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秒,吹气时应见胸廓隆起。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                                  

1
查看完整版本: 33亿人中招它是健康的头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