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彬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一、概述:
体外反搏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工作方式是在患者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于心室舒张期对人体下半身气囊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返流,增加舒张期反搏波压力,同时在心室收缩期同步放气,降低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脑肾等各器官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各脏器和肢体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及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在心脑血管病防治和康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作用机理:
①血流动力学效应,降低收缩压,增加舒张期灌注压,提高心输出量;
②增加血流速度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切应力;
③改善内皮功能:EECP通过增加NO同时降低内皮素-1水平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④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降低血压;
⑤降低动脉血管僵硬度,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内膜增殖;
⑥EECP治疗导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减少6,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降低炎症间质反应;
⑦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
三、推荐级别:
1、年EECP治疗即被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中华医学会以Ⅱb类的级别推荐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2、欧美冠心病治疗指南提出,对于经过最佳药物及血管重建治疗后仍有心绞痛的患者可推荐EECP治疗,推荐等级为IIa;
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EECP治疗慢性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将EECP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证据级别为IIb;
四、适应症:
1.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状动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非阻塞性冠心病;(2)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缺血性,NYHAⅡ~Ⅲ级);
2.神经系统疾病:
(1)缺血性脑卒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帕金森病;(4)阿尔茨海默病;(5)睡眠障碍;
3.其他老年性疾病:
(1)缺血性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2)经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4)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眼部缺血性疾病;(5)突发性耳聋;(6)冠心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7)经传统治疗后效果不佳的勃起功能障碍;(8)缺血性疾病合并焦虑症或抑郁症。
五、禁忌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
2.中-重度心脏瓣膜病变,尤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和)狭窄;
3.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平均肺动脉压50mmHg);
4.主动脉瘤,脑动脉瘤;
5.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
6.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7.可能干扰EECP设备心电门控功能的心律失常;
8.出血性疾病或明显出血倾向;
9.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六、应用前景:
EECP治疗技术颠覆了传统的被动医疗模式,是以“预防为主”的新型医疗模式。
EECP兼顾预防、治疗和康复一体化,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无创伤、无侵入性治疗优势,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在临床心脑血管及各种慢性病、老年病中应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