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张大爷和67岁的李大爷是十几年的老邻居,他们两人经常一起下棋、聊天,两家人关系其乐融融。但是张大爷喜动而李大爷喜静。张大爷每天都要去离家不远处的操场上散步一个多小时,有时间了还总喜欢爬爬山。而李大爷则喜欢每天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或者躺在家里看看电视。
这天张大爷和李大爷又聊起了天,张大爷说道:“老李啊,我看咱是真的老咯,我最近走路时老觉着膝盖疼,这老胳膊老腿不好用了。”李大爷听后劝道:“我看你呀,就是每天锻炼得太多啦,老年人嘛就应该静养。”
这天李大爷照常在屋里躺着看电视,突然感觉心口一阵疼痛,伴有胸闷憋喘的感觉,胸口上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李大爷的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急诊,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后认为李大爷是出现了心绞痛,并建议他住院再进行一些全面的检查。李大爷入院后完善了相关的检查,结果显示李大爷的心脏没有显著的病变,但是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斑块,正是由于这个斑块堵塞血管,才导致李大爷出现心绞痛。
医院探望李大爷,张大爷劝道:“老李啊,你看我说吧,咱老年人还是得活动活动,要不然这年龄一大,心血管病就找上门来了。”李大爷经过这次住院也在心里暗暗发怵,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平常不锻炼导致的心脏病吗?
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老年人需要静养,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困扰着许多老年人。老年人常常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运动能力和运动耐力都显著下降,于是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外出锻炼,更愿意进行喝茶、下棋、看报等安静的活动。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长期静养和每天锻炼究竟哪种生活方式更有益于延年益寿呢?已经有一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研究数据告诉你:长期静养与每天锻炼的人,谁更长寿?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BMJ)》曾发表过这样一篇研究,这项研究样本量达到例,参与者主要为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2.6岁。这项研究主要比较了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时长以及不运动的参与者的死亡风险。
结果显示,每天进行6.25小时的轻度运动(包括步行、做饭等),或进行24分钟中等或较强烈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其死亡率可降低50%-60%。另外,这项研究还告诉我们,即使是每天只进行一个小时的轻量运动,死亡率也可降低40%。
看到这里有年轻人会说,自己每天工作很忙,回家后也有很多家务要做,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锻炼。但是还有一项研究针对这种情况也进行了研究,很多年轻人每天会因为赶公交而短暂地狂奔、会因为有要紧事务处理而疾走、或者回家后要陪孩子玩耍而出汗,研究者将这类活动赋予了一个专有名词:日常生活方式的间歇性剧烈身体活动(VILPA)。
这些穿插在生活中的短暂性的剧烈运动,虽然不是专业的运动方式,但研究结果显示,与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活动过的人相比,平均每天能够进行以上类似活动且每次能持续1-2分钟的受试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和癌症死亡风险可以降低38%-4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降低48%-49%。
这两项研究结果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只要每天进行运动,无论是专业运动还是穿插在生活中的运动,无论是长时间的锻炼还是短暂而剧烈的狂奔,都有益于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除了长期运动外,还有很多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机能,长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生活习惯。
二、想要长寿,还可以坚持做这些事我们每个人都和张大爷、李大爷一样,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远离病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一些诱人且有害的“健康慢性杀手”,而且存在许多与健康的关系模棱两可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在悄悄成为长寿路上的绊脚石。
以老年人最担心的高血压、心脏病这类心血管疾病为例,据数据统计,在年,中国有约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此庞大的数字给患者及社会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因此,不仅是为了为社会减轻医疗重担,更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我们都应当趁早了解一些有益于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
1.远离香烟可以避免许多疾病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了理想心血管健康(ICH)建议,提出了“生活必需的8项措施”,我们可以根据这8项指标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自查,来判断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其中有一项便是从不吸烟或戒烟已超过10年。众所周知,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也是危害老年人甚至青年人的一项慢性疾病,而吸烟正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显著危险因素。吸烟会引入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到肺部,导致呼吸道炎症、黏液产生增加以及气道收缩。长期吸烟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炎和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早期戒烟或从不吸烟可以从根本上保护肺部脏器免受尼古丁、一氧化碳、煤焦油等有害物质等伤害。同时,也可以避免家人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减少家人因二手烟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2.挥拍运动可能更能延寿
根据上文的讲述我们知道,只要是进行运动,无论何种形式,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风险。但是不同的运动方式所动用的肌肉、消耗能量的强度不同,对人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但是有一项研究比较了进行不同种运动的人的死亡风险,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比较后发现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身体活动,挥拍运动和跑步对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更加显著。挥拍运动包括打羽毛球、打网球等。这类运动通常需要快速奔跑和跳跃,而且需要全身肌肉都进行参与,同时还可以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但是老年人应该根据身体机能情况酌情选择,避免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以免受伤。
3.睡眠规律的人寿命更长
一个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在睡眠状态,正是由于睡眠-觉醒的规律交替,人类才得以持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大脑。睡眠的调控依赖于“生物钟”,“生物钟”不仅调控睡眠节律,还与心率、血压、血管张力、激素水平等密切相关。因此,睡眠对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
一项发表在《睡眠》(Sleep)的研究发现,睡眠规律的人比睡眠不规律的人更长寿。研究主要分析了参与者睡眠是否规律及睡眠是否满足7-9小时。结果显示,睡眠规律且睡眠充足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42%。另外,睡眠规律还可以显著降低患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
因此,为了保证健康的身体,不仅要保证充足且适当的睡眠时长,保证睡眠质量,还要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从通过不同的机制对我们的机体产生不同的积极影响,但是在真正实施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主要讲解一下在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三、老年人运动的注意事项在经过上文的介绍后,我们现在已经解答了张大爷和李大爷心中的疑惑,即使是老年人,每天进行一定强度和时长的锻炼也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处的。但是正如李大爷担心的那样,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身体机能下降,无论是肌肉力量还是平衡能力都有一定程度减弱。那么这类群体在运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控制运动时长和强度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体育锻炼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指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该进行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老年人可进行的中等强度的锻炼有快走、跳舞、园艺、家务、和儿童一起玩游戏及带宠物散步等,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跑步、爬山、用力铲挖或挖沟等。
刚开始尝试进行运动的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适应情况循序渐进,先从较低强度、较短时间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然后再增加运动时长。
2.注意身体信号
老年人在运动时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