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如果血管动脉硬化后,就报废了,那么几乎成年人,人人报废。因为我们几乎人人都会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其实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有区别的,很多人提到动脉硬化就紧张,几乎绝大多数人从30岁左右开始或多或少的就会出现动脉硬化,就像皱纹、白头发一样无可避免。如果全面检查,60岁以上的人多数会发现一些部位的血管会有动脉硬化的表现。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虽然动脉硬化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当合并三高,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就不一样了,随着粥样硬化加重,会出现心脑血管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因为三高,吸烟,代谢综合征等等,引起类脂肪组织堆积在血管内壁,逐渐引起血管狭窄,形成斑块。当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缺血,缺氧。就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周围血管疾病。这时候的动脉硬化是危险的。
哪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硬化的出现?
导致动脉硬化的风险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高血压:高血压能够导致动脉的硬化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高血压长期不控制,血管就会长期受到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影响,就像一根橡皮筋绷紧,自然就容易老化硬化了。
2、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内脂质垃圾的堆积,特别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会沉积在损伤的血管壁内,导致血管壁的炎性反应,炎性反应会损伤血管壁内皮,从而导致更多的血管垃圾沉积,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可能在血管内形成斑块,甚至栓塞。
3、高血糖:高血糖引发动脉硬化的原因主要是糖化血红蛋白会导致细胞间质(特别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凝血纤溶系统有关蛋白机能改变,从而导致血管硬化的产生。
除此之外,肥胖、吸烟、长期酗酒、长期熬夜等都是导致血管硬化的危险因素。由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不可以轻视动脉硬化,要积极进行防治。
动脉硬化可防可治
如果仅是动脉硬化坚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即可,但如果合并三高或者是动脉粥样硬化就要积极进行治疗。
想要预防血管中斑块的脱落,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比如大家熟悉的他汀类、阿司匹林药物,都能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唯一能有效阻止斑块发展的药物,他汀类药物降脂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心律失常、治疗心衰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一二线用药。像降脂效果较好的他汀-瑞舒伐他汀(瑞旨),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5mg剂量适合国人体质,水溶性他汀不易进入肝脏外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较高的肝选择性和较少的影响平滑肌增殖,副作用小降脂效果较为显著。总而言之,动脉硬化不可怕,但是如果您有危险因素存在还是要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