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争分夺秒心梗救治牢记两个120
TUhjnbcbe - 2025/3/12 11:20:00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约为万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冠心病引发的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致死率常年排名第一的急重症。为提高民众对冠心病及心梗的认知并普及相关知识,我国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心梗救治日”,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分钟”。今年是第八个“心梗救治日”,主题为“心梗拨打,胸痛中心快救命”。

那什么是心梗?心梗发作有什么前兆?我们该如何预防?今天,海医院心内科刘先霞主任为我们讲讲心梗的那些事。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而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自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那就是行走在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为心脏供血。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心脏本身的供血血管)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任何范围大小的心肌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呢?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心梗常识,无法辨识是否为心梗发作。其实,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80%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

1.长时间的心绞痛: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生持续20min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胃肠道反应: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

3.休克、晕厥等症状: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

4.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而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痛甚至可能是牙痛。

引发心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如果你符合以下几点,就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1.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2.吸烟:戒烟一年以上,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且降低程度大于任何一种药物。

3.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高盐高脂饮食等,缺乏运动,肥胖。

4.应激和精神压力等:近几年心梗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是经常加班熬夜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梗?

大家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去预防心梗。

1.起床缓慢: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早上不要醒了就立刻爬起床。可以喝毫升白开水,洗漱后及时吃早饭,早上锻炼要轻柔缓慢。

2.不要用力过大:心梗常发生在需要突然发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3.注意保暖: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发期。在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

4.多次少量补水: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増加心梗风险。健康成人每天饮水量为~毫升,建议最好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水,要小口喝、慢慢咽,避免猛灌。

5.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中风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大家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6.管好血脂: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危因素,一定要控制好血脂,在生活中可多样化食用蔬菜、水果。

7.控制食盐摄入量,保持每天食盐量<6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盐不应超过6克(约平装满一啤酒瓶盖的量),并少吃腊肉、熏鱼等腌制食品。

8.多运动锻炼:规律运动有助提高心肺耐力。维持心脏机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快步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一旦身边有人发生了心梗,该怎么办?

如果怀疑发生急性心梗时请务必牢记五个急救处理方法。

1.要立刻拨打;

2.停止任何重体力活动,立即卧床休息或就地平卧;

3.主动控制紧张情绪,如有家用常备药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片,或者速效救心丸让病人含化,使病人镇静下来,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

4.如有供氧条件,应立即给予吸氧。

5.如病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切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争分夺秒心梗救治牢记两个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