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咔咔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收录于话题#中国心梗救治日5个内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这场与死神的较量,如何胜出?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心血管病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发病突然、猝死率高的急性心梗危害极大。
年11月20日是第8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心梗救治的重要性,“医学界”携手“中国胸痛中心”展开专家采访系列活动。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医院心内科傅向华教授为我们讲述心梗科普知识,关键时刻不仅能帮到自己,还能挽救家人生命。
呼得早就救得早、救得早才救得好
“中国心梗救治日”自年设立以来,旨在向公众传递两个“”的观念: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把握黄金救治分钟。
傅向华教授表示:“这两个‘’的观念非常重要,心梗死亡率高,抢救刻不容缓,发作后应迅速呼叫,呼得早就救得早、救得早才救得好!”
其中,患者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心梗很关键,需要与心绞痛区分。傅向华教授指出:“典型的心绞痛常表现为胸骨中上段剧烈疼痛,伴有紧缩感、压迫感或窒息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感到很难受,但又说不出来,疼痛会放射到左肩和小拇指的一侧,有酸麻胀感。这些感觉一般只持续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更不会超过15分钟。”
“然而,当胸痛超过20分钟且疼得更剧烈、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出现濒死感时,应考虑心梗发作,需要立即拨打!”傅向华教授补充道。
急性心梗来势汹汹,瞬间就能带走鲜活的生命,有剧烈胸痛示警可能及时获得抢救,但部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胸痛表现不突出,心梗发作时无典型症状,傅向华教授建议道:“当这群人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突然摔倒、晕厥、黑矇、不明原因休克、低血压、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也可能由心梗引发,要立即拨打。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年龄本身就是疾病风险因素,老龄患者往往病情更重、风险更高!”
当谈到从医数十年来所经历的临床案例,傅向华教授回忆道:“有一位85岁的心梗患者,平时没什么症状,某一天解完大便后突发气短、胸闷,然后就摔倒了,还好家属及时拨打送来救治。”
除此之外,傅向华教授强调道:“当突发剧烈胸痛、晕厥、休克等症状,除了是心梗,还可能由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破裂引起,需要早呼叫、早获救!”
为了家人,掌握规范的心脏复苏技能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往往是患者及家属最煎熬时间,也是患者最凶险时间,因为患者随时会发生心脏骤停!因此,掌握规范的心脏复苏十分重要。
由此,傅向华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一例令人动容的案例:“之前,医院收治了一位非常危急的心梗患者,她在家中等待救护车时就已经历了三次心脏骤停,还好她女儿掌握了心肺复苏技能,能给与及时复苏。之医院,经过了专业医疗团队的救治,患者现在恢复得很好。”
“患者恢复后,她的女儿很感激我们的救治团队,但我跟她女儿说,不是我们救了你的母亲,是你自己救了你的母亲;母亲给了你生命,你又给了母亲三次生命!”谈起这个病例,傅向华教授很是感动。
确实,院外心脏骤停往往“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猝死率极高,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地维持心脏循环,支撑患者等到救护车到来。所以,傅向华教授呼吁:“我特别希望我们整个社会都学、都练、都掌握心肺复苏这门基础的救命措施,尤其是有冠心病、发作过心梗、严重心脏病等高危重症患者的家庭。”
急救时刻,命运也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
心梗是因血管阻塞导致的缺氧缺血性心肌坏死,血管阻塞的时间越长,心肌坏死的面积就越大,患者死亡率就越高。因此,越早开通血管、恢复心肌灌注,心肌坏死范围就越小,心梗救治率就越高。
傅向华教授介绍道:“临床上我们主要会采取两种办法来开通血管:一是药物溶栓治疗;二是利用导管、球囊、支架等器材进行介入治疗。这两种方法都是高效的心梗救治方法,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患者的心肌挽救住。”
我国法律规定,患者及其监护人有权知晓全部病情,并对医务人员采取的防治措施有决定取舍的自主权。这就意味着,医疗人员必须取得家属、患者本身的同意才能施救。
但心梗抢救黄金时间只有分钟,在如此紧急的时候,如果医疗人员把时间消耗在讲解与说服上,患者的抢救就会延误。“所以,我想告诉广大患者及家属,一定要相信医生、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医院采取的救治措施,如碰到需要溶栓或介入治疗的情况,希望患者及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命运此时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傅向华教授强调了这一事实。
自“中国胸痛中心总部”成立以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开始建设,医院经认证考核后建立院内胸痛中心。从中心到地方,院与院紧密联系,医院医院求助,大医院即刻展开远程指导,胸痛诊断与救治变得区域化、一体化。一个小小的胸痛单元,也能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所以,要积极配合急救人员前往最医院,医院的救治条件和医生的救治水平!不信任、不配合会对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傅向华教授再三强调。
遵从医嘱,健康生活
关于如何远离心梗、保护心脏,傅向华教授总结道:“首先,预防基础疾病是很重要的,比如动脉粥样性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其次,要戒烟戒酒,戒烟尤其重要;然后,就是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平和的心态。”
“但是,对于已经患有心绞痛或者是冠心病的患者来说,除了以上注意事项,还要注意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气冷了要防寒,因为天冷血管会痉挛;夏天进出空调房要注意,冷热之间的骤变也会引起血管收缩;吃饭不要吃太饱,饱餐以后会引起心脏血管的反射收缩等等。”
最后,傅向华教授特别强调:“对于已经发作过心梗,甚至放了支架的患者,如果有药物治疗,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吃药,不能轻易停药。做了支架的患者突然停药也可能再次形成血栓、堵住血管,导致心梗复发,甚至猝死!”
专家简介
傅向华教授
卫计委心血管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卫计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介入心脏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首批专家会员(FCSC)、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FESC)、美国心脏协会资深会员(PAHA)、美国心律学会(HeartRhythmSociety)资深会员、美国Columbia大学Presbyterian医学中心(TCT医院)客座教授、亚太心脏病学会委员(FCAPSC)。《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电生理和起搏杂志》等杂志编委,和专家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参与心血管病诊治领域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联合单位: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
审核专家:傅向华教授
本文作者:咔咔
责任编辑:袁雪晴章丽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