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绞痛脑卒中精神病这些ldquo
TUhjnbcbe - 2020/10/25 13:30:00

“低血糖”这个词对于糖友们来说都很熟悉。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糖友都经历过“低血糖”。因此,大家一遇到心慌、手抖、饥饿感、冒虚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样的反应,就能很快认识到自己遭遇“低血糖”了。

不错,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血糖反应。但实际上,有不少时候低血糖反应并不典型,这个时候因为不能引起重视,它的危害反而更大。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典型症状”呢?来看几个真实的例子。

“心绞痛”症状

阴阿姨是个糖龄多年的老糖友了。两年前因为突发心慌、胸闷住院,做了心脏造影检查,发现最主要的血管堵了90%,立即放置支架才转危为安。出院时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造成的并发症,以后一定要重视血糖、血压、血脂的综合管理。

此后,阴阿姨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规律服用降糖药物。但最近两周,阴阿姨发现白天活动时总是心慌,夜里12点左右还有憋醒现象,坐起休息一会儿,症状才能缓解。想起了两年前的经历,她疑心自己莫非再次心脏血管堵塞了?

于是,医院就诊。起初医生也怀疑她可能“心绞痛”发作,但做了好几次心电图都正常,心肌酶也是阴性的。后来医生建议她监测一下血糖,结果发现白天的血糖在4.5~6mmol/L之间,夜里最低只有3.9mmol/L。通过调整药物及合理饮食,阴阿姨的血糖在6~10mmol/L波动,“心绞痛”的症状也未再出现。

“脑卒中”症状

刘大妈患糖尿病多年,也曾因血糖不好多次住院治疗。

最近几天,刘大妈因为得了感冒,饭量比以往明显减少,但降糖药照吃。家人发现刘大妈逐渐不爱说话,不爱动,不爱理人,老犯困,医院。医生一开始怀疑可能得了“急性脑卒中”,做了脑部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但根据大妈糖尿病史及最近用药情况之后,马上给她化验血糖,结果是3.5mmol/L,立即口服葡萄糖,并调整降糖药物,当天刘大妈就恢复了往常活跃的样子。

“精神病”症状

糖友李大爷平时衣着整洁、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有一天傍晚,李大爷晚餐前在家打了速效胰岛素,但是因为着急外出,晚餐没顾得上吃多少,回来后老伴发现他一反常态,说话颠三倒四、还胡乱骂人。家人立即将他送到急诊,一查血糖只有2mmol/L,立即给予静脉输葡萄糖液,很快,大爷的“精神病”症状就消失了。

“感冒”症状

田老师是一位模范病友了,自律性强,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有一次复诊,她说这几天总觉得全身酸懒、下肢无力,想顺便取点感冒药。有经验的医生立即建议她查个随机血糖,果不其然,血糖偏低。通过及时加餐和药物调整,田老师的血糖很快正常,“感冒”症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清晨高血糖”

老王总觉得自己久病成医了,有时会自己调整降糖用药。最近空腹血糖有点偏高,于是自行加大睡前胰岛素剂量,第二天空腹血糖反而更高。不得已求助医生,医生建议老王监测一下凌晨3点钟左右的血糖,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夜间血糖只有2.8mmol/L。

医生告诉他,这是苏木杰现象,因为半夜发生低血糖后导致次日早晨血糖反跳升高,这时需要减少睡前胰岛素剂量。老王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之后,空腹血糖果然正常了。

由此可见,老年人由于反应减慢、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往往对低血糖不敏感,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最终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糖友在遇到上述情况时一定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记得及时测一测血糖,随时请教医护人员。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绞痛脑卒中精神病这些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