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南辕北辙。重任在肩,如何降低死亡率、调整临床用药观念?听听大咖怎么说!
来源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医院在全国组织实施的“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PEACE)”于《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的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研究结果揭示,近年来中国ACS发病率和住院率持续上升,占心梗疾病80%上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日渐成为我国医生越发重视的临床综合征之一。
为了推动国内临床ACS诊疗优化、建立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将于5月27日召开的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年年会将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会前,中医院的唐熠达教授、医院郭*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表示,抗血小板治疗应作为STEMI治疗的基石。
唐熠达教授采访视频
郭*教授采访视频
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石也是目标
ChinaPEACE研究显示,在过去10年中我国STEMI患者的住院率显著上升,从年的3.7/10万人上升至年的15.8/10万人(p0.);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使用率也显著上升,从年的10.2%上升至年的27.6%(p0.);但十年间STEMI患者调整后的住院死亡率无明显改变(OR0.84,p=0.06)。
基于这种现状,在会前采访中,唐熠达教授和郭*教授一致指出,中国ACS的临床诊疗存在以下问题:
建制不规范:医院硬件条件落后(延误急救时间)、部分患者对治疗策略不认可(没有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均造成预后差距大等问题;
诊疗不规范:部分基层医生在处理ACS时,执行旧规范、甚至不知如何开展治疗,造成治疗强度不够、用药效果不好以至病人预后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总而言之,ACS的临床诊疗至今无法做到严格把控患者的心肌总缺血时间(决定STEMI梗死面积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没有规范PCI术后ACS患者的诊疗计划,致使该类疾病的住院死亡率居高不下。
对此,两位教授一致表示,制定规范的操作指南、提升临床症状识别能力、为基层医生安排集体培训与考核,应作为国内提升ACS患者治疗质量策略的第一步。同时,广泛科普ACS再灌注治疗知识、医院或PCI中心硬件设施,以保障患者预后,也可同步降低ACS的住院死亡率。
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能速效也能强效
ACS是一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血栓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抗血小板治疗仍旧是ACS规范化再灌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PCI术后早期及迟发性支架内血栓容易导致心肌缺血事件的再次发生,所以不论是初发还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都被视为ACS诊疗策略的基石。
年ESCNSTE-ACS指南和年STEMI指南均推荐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作为一线抗血小板药物,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
是什么使得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学会优先推荐替格瑞洛呢?
替格瑞洛与血小板ADP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起效更快(30分钟起效)、抗血小板作用更强,服用2h血小板聚集降低可达88%(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报告);
替格瑞洛无需肝脏代谢激活直接起作用,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致,避免药物抵抗的发生;
疗效增强的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风险(PLATO及PLATOINVISIVE亚组研究)。
难以避免的是,部分基层医生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望而却步。采访中,两位教授均表示,替格瑞洛副作用之一的呼吸困难会因药物的持续使用而逐渐减少,而次要出血安全性、中国人群适应程度等问题,都将随着临床使用的时间经受住考验。
STEMI论坛,可专注也可传播
采访中,郭*教授特别阐述了他的看法:“不良反应不会成为阻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绊脚石。对临床能力强的医生来说,只需为个别病例调整剂量或制定诊疗计划,就能为推动STEMI治疗规范化贡献力量。”郭教授将在此次会议上以“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策”为主题发表演讲,以期为学术界打开急诊PCI术后治疗的新视野。
当被问及此次大会的亮点时,唐熠达教授认为,会前收集专家学者们的想法与观点,保证参会者有足够的准备;会议期间设计听者与讲者相互转换的新形式,可以使学术问题得到充分讨论,促进参会者们达成共识。
为了号召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