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报道
冠心病已经成为心血管医生临床工作中最常遇见的疾病。对于冠心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目前存在两大治疗策略:单纯强化药物治疗或积极的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是越少越好还是多多益善?两大策略都有相关临床研究支持,争议不断。如何选择策略一直困扰着全球的心血管医生。
年1月,《柳叶刀》(Lancet,影响因子47.)发表关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的ORBITA研究,该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提出极具说服力和轰动性的结论:与安慰剂手术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PCI术后6周的随访中并未发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运动耐量的显著差异。相似研究结论还可见于年《新英格兰》杂志,美国的COURAGE团队随机对照研究了单纯优化药物和PCI两种方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健康状况。三年随访发现PCI组患者在第6到24个月会有显著获益,心绞痛越严重者获益越明显。但36个月的随访却发现两组对象的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而ORBITA研究采用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得结论似乎证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需PCI。
这些结论让非介入医生信心倍增,也让介入医生十分困惑。那么,是否意味着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就真的不再需要冠脉PCI术呢?
针对这一结论,周胜华教授带领的介入心脏病团队仔细分析文章中的研究方式、数据和结果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发现:首先,该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小,某些具有一定差异的参数可能会被忽视。如PCI组患者的运动时间比安慰剂手术组延长了16.6秒,这一结果很可能在扩大样本后出现显著差异。第二,PCI组患者远期疗效可能被忽视。ORBITA研究仅6周时间的随访可能无法反映PCI的长期效果。第三,大量研究显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下降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在长期获益及经济性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这在ORBITA研究中却未予以区分。因此,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否需要PCI治疗,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分析。
随后,团队涂涛博士将讨论观点总结撰稿投至《柳叶刀》,所阐述观点很快得到杂志总编和审稿人的一致认可和肯定并接受,并于近期在线发表。
专家简介
周胜华教授,我国知名心脏病学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名医”,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一级主任医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学科领*人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中心主任,湖南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年9月担任《JournalofInterventionalCardiology》SectionEditor,教育部临床医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内科学》主编,多年来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杂志编委。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1项,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省级课题4项,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专著9部,参编英文介入心脏病学专著1部。
推荐阅读
周胜华教授专访:微泡空化效应对冠状动脉治疗的临床意义
热点新闻|捷报!湘雅名医周胜华教授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心梗后左室游离壁破裂介入封堵术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