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措施之一,其中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作为两类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目前ACS和(或)PCI术后预防血栓事件的基石。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存在差异。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了解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那么问题来了,临床上该如何检测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多样性?对不同的检测结果又该如何处理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冠心病患者更好地从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近日,医院韩雅玲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制定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临床检测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鉴于血栓预防的重要性及其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此前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及欧洲心脏病学学会陆续发表了相应的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诊治。此次,我国专家结核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此专家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医脉通小编将本建议的核心内容整理如下,全文下载请见”阅读原文“:
1.已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治疗反应检测。在与P2Y12抑制剂合用时,即使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治疗反应不佳,也不推荐增加阿司匹林剂量(超过mg/d)。
2.P2Y12抑制剂治疗反应监测推荐应用VerifyNow或VASP检测,无条件时可采用LTA方法,但需注意操作标准化。
3.P2Y12抑制剂治疗反应监测对接受PCI的ACS患者意义较大,但不推荐常规使用,其适用人群为血栓高危患者:如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时发生了支架血栓;临床和手术结果提示血栓风险明显增高(如肥胖、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术中出现夹层、无复流等);左主干病变、单支开放血管、多支血管病变、桥血管病变及弥漫病变需多枚支架重叠等高危病变PCI术后。
4.未行PCI且经药物治疗病情已稳定的ACS患者或稳定性心绞痛行非复杂PCI者,不推荐常规HPR筛查。
5.不推荐常规CYP2C19基因型检测。PCI术后血栓高危、且计划调整P2Y12抑制剂治疗方案的患者,推荐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建议同时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6.对于ACS接受PCI的患者,氯吡格雷和新型P2Y12抑制剂(如替格瑞洛等)均为一线用药,在实际选择时应充分权衡血栓和出血风险。血栓风险较高且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呈低反应者,建议首选新型P2Y12抑制剂;如因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新型P2Y12抑制剂治疗者,可根据血小板功能、CYP2C19基因型和临床特点增加氯吡格雷剂量;出血风险较高者,建议首选氯吡格雷。
7.稳定性心绞痛接受非复杂PCI的患者,推荐首选氯吡格雷。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临床检测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