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会议速递心血管前沿大会老伙计浙大
TUhjnbcbe - 2021/7/11 6:56:00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417/7064742.html
在今天的心血管前沿大会的预防和康复论坛中,医院刘梅林教授、医院丛洪良教授、吉医院心内科郑杨教授、医院卜培莉教授、华中医院*恺教授、首都医科医院赵冬教授、医院刘乃丰教授均做了主题报告,各位参会专家分享了各自的临床经验和心得。1、刘梅林:n-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心血管病进展在n-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心血管病进展的主题报告中,刘梅林教授指出,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提供生长和人体功能所需的营养成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摄入。它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包括具有降血脂、减轻免疫损伤、抑制血栓形成、减少猝死和心律失常及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等。多项临床研究证明PUFAs对人体心血管健康有益: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富含EPA-DHA,既往研究表明,EPA+DHA混合制剂,剂量<4g/d,多阴性结果;EPA1.8g/d降低TC患者冠脉事件;DHA升高LDL-C水平,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明确及EPA的获益独立于患者基线EPA水平。n-3PUFAs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指南推荐:TC~mg/dl;n-3PUFAs4g/d降低20~30%TG且不增加LDL-C。TG≥mg/dL:n-3PUFAs4g/d降低≥30%TG,若含DHA成分,LDL-C增加,联合其他降脂药:联合他汀安全且进一步降低TG,联合贝特类或烟酸安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ASCVD或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他汀治疗LDL-C达标,TG仍在~mg/dL时,可考虑联用高纯度EPA。美国膳食指南(DGA):每周食用约g鱼,一周食用1~2次海鲜。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方面,AHA/ACC推荐增加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及坚果等的摄入,以减少ASCVD危险因素(Ⅰ,B-R);用膳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有利于降低ASCVD风险(Ⅱa,B–NR)。ESC/EAS推荐:每周食用1~2次鱼(至少1次鱼,如金枪鱼、沙丁鱼及剑鱼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治疗使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总摄入能量的10%(Ⅰ,B),高甘油三脂血症推荐2~4g/dEPA+DHA。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方面,AHA/ACC其可用于CHD、心力衰竭、联合他汀治疗高甘油三脂血症,不推荐预防糖尿病及卒中等。总之,国内外医疗界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n-3PUFAs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而在心梗后的二级预防和心律失常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期待未来探索出其更广泛的作用。2、丛洪良: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在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的主题报告中,丛洪良教授指出,年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该指南是对年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年生活方式指南、年超重和肥胖指南、年高血压指南、年胆固醇指南这5部权威指南涉及一级预防内容的整合及完善。他汀为ASCVD一级预防适应人群一线治疗方案,包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mg/dL)、年龄在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经临床医生与患者风险讨论后确定有足够高的ASCVD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一级预防的一线治疗方案。LDL-C≥mg/dL的患者不用风险评估,使用高强度他汀;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无论风险评估结果,使用中等强度他汀;临界风险患者进行风险讨论,如果有风险增强因素,考虑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中高危患者考虑中等强度他汀治疗,降低LDL-C30%~49%,高危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降LDL-C≥50%。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走下神坛。ARRIVE、ASCEND和ASPREE三项研究证实,中低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无获益或者获益与风险相抵消,包括无心脑血管疾病、无ASCVD事件发生的糖尿病患者、高龄患者。这三项研究结果的发布,导致新指南对阿司匹林的推荐级别的下调:对于年龄40-75岁、CVD风险高但出血风险不增高的成年人,可以考虑采用低剂量(75-mg/d)阿司匹林进行CVD一级预防(推荐级别IIb,证据水平A);对于年龄70岁以上的成年人,低剂量(75-mg/d)阿司匹林不应常规用于ASCVD一级预防(推荐级别III-有害,证据水平B-R);对于出血风险增高的任何成年人,低剂量(75-mg/d)阿司匹林不应用于ASCVD一级预防(推荐级别III-有害,证据水平C-LD)。新版指南的要点汇总如下:

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最重要的方法是提倡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2、建立心血管团队管理模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临床医生应评估影响个体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便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

3、年龄在40-75岁且正在接受心血管疾病预防评估的成年人,在开始药物治疗(如降压治疗、他汀类药物或阿司匹林)之前,应接受10年ASCVD风险评估,并进行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风险讨论。此外,评估其他风险增强因素如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对决策某些病人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有帮助。

4、所有成人都应该摄入健康的饮食,强调摄入蔬菜、水果、坚果、粗粮、瘦肉或动物蛋白和鱼类等为主的食物,并尽量减少摄入反式脂肪、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等。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人,建议通过个体化指导和热量限制以达到或保持减重的目标。

5、成人每周应至少进行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

6、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建议其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和实现运动)非常重要。如果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一线治疗应选择二甲双胍,此外可考虑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7、对所有成年人的每次医疗访视中均应进行烟草使用评估,并且应该帮助和强烈建议那些吸烟的人戒烟。

8、由于缺乏净效益,不推荐阿司匹林常规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

9、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mg/dL)、年龄在40-75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经临床医生-患者风险讨论后确定有较高ASCVD风险的患者使用他汀进行ASCVD一级预防是一线选择。

10、建议所有高血压前期和已有高血压的成人开展非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一般是/80mmHg。

3、郑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脏康复的主题报告中,郑杨教授指出,近年来,心血管内科为主导的心脏康复形式受到我国医疗机构、各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同,各种类型的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发展迅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获益:可降低复发性MI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更快地恢复工作的能力,全因死亡率10年绝对风险降低>12%,发生心脏事件后的一年中,CR的参与可使住院率降低20%~30%。研究发现,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运动疗法不仅有利于左室功能的改善,还能够减弱心室重构;此外,运动疗法还具有改善心肌缺血效应,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及降低猝死风险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会导致血液粘滞,血栓形成几率增加,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并发症。此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运动疗法是心脏康复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抗动脉硬化,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抗炎症,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改善骨骼肌代谢,改善自律神经机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效果。心脏康复的基石就是评估。急性期心脏康复方针的制定,要在综合评估心肌梗死后的病情及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梗死的面积,左心室功能,有无心衰,有无心肌缺血、有无低血压、有无心律失常以及运动耐量的状况等,进行危险程度的分级,制定运动处方和确定监护程度(心电监护、血压血氧监护)的层级。低危患者可在无监护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而中高危患者需要延迟运动或在医生/康复治疗师监护下进行锻炼。临床常用的心肺功能器械评估手段包括心肺运动试验和6分钟步行试验,其中心肺运动试验能够全面客观评价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被列为第五大临床生命体征,它是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风险。心肌梗死患者的Ⅰ期康复的目的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自信心,减少心理痛苦,同时避免卧床的不利影响。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特定的时间窗,即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脱离危险即可开始,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入院24小时即可开始,不稳定患者需等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进行或实施早期被动康复。在被动康复方面,值得一提是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无创辅助循环方法,它能够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心功能级别,延长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发作时间等,从而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心脏康复是心肌梗死规范化二级预防的关键,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全程参与,早期、规范且持续的心脏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4、卜培莉:心衰患者的心脏康复策略在心衰患者的心脏康复策略的主题报告中,卜培莉教授指出,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及时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高血压患者和血脂异常患者都是心衰的强大后背*,我国可能是拥有全球最大的心衰患者群。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因此运动训练成为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核心,但同时也是心脏康复的难点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运动被列为心衰患者的禁忌。循证医学证据拓宽了我们对运动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认识,证实运动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情绪,并且多项研究发现运动能够改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全因住院、心血管原因死亡和心血管原因住院等结局。基于此,慢性心衰运动康复已经得到了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及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国际指南的有力推荐。我国也在《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以IA级别推荐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训练前应做详细评估,严格把握心衰患者运动康复适应证与禁忌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级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考虑接受运动康复;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评估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金标准,试验中患者的运动表现以心率和氧耗进行具体量化,是评价患者心肺功能、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由于可操作性强,患者接受度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成为运动评估的重要替代手段。然而由于心衰患者常合并其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加上耗时较长,患者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仍有改良的空间。慢性心衰运动处方的实施要坚持个体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一旦运动康复停止,作用效果也会在6个月内逐渐消失。具体内容包括有氧运动是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辅以适度的抗阻力运动;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真正运动时间及整理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强度需参照心率、峰值耗氧量(peakVO2)、无氧代谢阈值(AT)以及Brog自感劳累分级评分等确定。心脏康复的药物康复策略方面,中国心衰指南对所有新诊断的HFrEF患者应尽早使用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和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并逐渐递加剂量,分别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其中对于NYHA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HFrEF患者,若可耐受ACEI/ARB,推荐以ARNI替代ACEI/ARB,以进一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经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还可考虑使用洋地*类药物。5、*恺: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在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主题报告中,*恺教授指出,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糖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胰岛素抵抗、高糖血症、肥胖、炎症等因素的存在,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往往累及范围更加广泛,狭窄程度更加严重,复合病变如出血、溃疡、栓塞、钙化等更多见。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密切相关。ASCEND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增加了主要出血风险,净获益二者几乎抵消。ACS-PCI研究(P2Y12抑制剂与二级预防)提示,普拉格雷与替格瑞洛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较氯吡格雷明显,而普拉格雷对未行PCI患者的保护不优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糖尿病患者ACS的保护优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糖尿病既往心梗患者的长期保护作用显著,它能减少心血管和冠脉死亡获益主要来源于糖尿病患者。THEMIS研究提示在既往有PCI史的稳定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替格瑞洛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风险。尽管增加了主要出血风险,但临床净获益(特别是与既往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相比)显著。基于THEMIS-PCI研究的结果,对于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若能够耐受较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且缺血风险高而出血风险较低,应延长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栓治疗。6、赵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的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的变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报告中,赵冬教授指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积极防治,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根本。年ACC/AHA指南指出,心血管总体预防策略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预防策略,充分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的前提。临床医生是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执行者。面对每一个病人其实都是在自觉不自觉的做着危险评估-危险处置的决策。心血管危险因素认识、发展和对临床实践模式的影响分为四个阶段:1、基于单个危险因素的决策,即依据危险因素概念的建立和单个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预测冠心病发病或死亡的相对危险,最终单个危险因素的水平的评估和干预策略;2、基于心血管病10年危险的临床决策,即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共同的作用和相互影响,个体心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10年危险预测工具,发展至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评估和干预策略;3、基于心血管病10年和终生风险的临床决策,即残余风险和多重危险因素累计暴露,心血管病短期风险和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及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评估和干预;4、遏制危险因素发展,逆转血管病变的临床决策,即遗传+环境:多重危险因素的预防、心血管结构的病理变化精准检出、更加个体化的以保护血管为目的的评估和干预。年提出危险因素的概念,此概念建立16年后,指南推荐单个危险因素评估为主的临床决策模式,年中国高血压指南首次推荐采用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心血管危险因素认识、发展和对临床实践模式的影响的四个阶段中,值得强调的是第三阶段,该阶段解决或试图解决问题:残余风险和多重危险因素的代谢关联;危险因素的累计暴露;短期风险和终生风险的评估。ACC/AHA一级预防指南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年龄在40到75岁之间且准备接受心血管疾病预防评估的成人应接受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对20~39岁成人,每4~6年评价一次传统CVD危险因素水平是合理的;对ASCVD危险为临界水平或中等风险对预防干预决策应考虑其他增加风险因素;如果对中等风险的成人是否需要采用预防干预不确定,可以考虑获得冠脉钙化积分指导医患决策讨论。传统的心血管病防治思路是否需要更新?值得我们临床医生去思考,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或肥胖、高盐和高脂肪的不合理膳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进行不同人群的干预,也是我们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的重要途径。7、刘乃丰:心脏病学的新帮手:人工智能与数据驱动在心脏病学的新帮手:人工智能与数据驱动的主题报告中,刘乃丰教授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这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通过归纳、综合而非演绎的办法,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其模型和相应算法的不同,往往又可以将机器学习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及深度学习。心脏病学急需人工智能加入,AI可应用于心血管药物研发的不同环节,包括新药开发、筛选生物标志物等。AI还可以用于心血管辅助临床决策。通过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思路,从而给出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合理地应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大大缩短检查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还能够在疾病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可以减少心脏影像图像重建的时间及准确快速地进行图像分割与计算。为什么心血管领域需要人工智能?临床医生需要识别、量化、解释多种变量间的关系,改善病人的治疗及预后,而人工智能有许多算法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有效学习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并且人工智能算法不需要做出许多假设,对于预测和分类有更精确的结果,因此,融入AI和深入学习可使心血管医学获益。目前要想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赋能心血管领域,有“两道门槛”需跨越:难题一:医疗数据前端存壁垒,心血管信息化研究平台难形成,即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心血管领域,第一步需解决的是数据收集问题。目前,各医院间存在系统相互割裂,壁垒森严的问题,医院间的信息数据难以交换、共享和整合,更无法大规模进行数据模型训练。难题二: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成熟难度大,落地较困难,即自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多项推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策,Al产品也纷纷出现。在心血管领域,已经有不少的医学影像筛查产品。但能对诊疗起到更大帮助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目前仍处在一个十分不成熟的阶段,其主要原因一个是术语库的建立难度大,另一个是人机交互体验难以实现。人机交互之所以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l医疗这一行很少具备兼医学知识与技术并存的人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主要依靠的是技术人员,但最终的用户是医生,两者的思维差异很大。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医疗人工智能需突破数据数量、数据质量、数据标注及市场培育这四大挑战。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想进一步赋能心血管领域,可以预料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延伸阅读

一文整理心衰的5大合并症

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心肌损伤6大标志物最全解读

一图读懂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

疫情下该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快看,高血压是这样一步步毁掉一个人的!

认识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绞痛,有问题必答!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速递心血管前沿大会老伙计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