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肺运动试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
TUhjnbcbe - 2021/8/12 1:22:00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为主。而患者PCI术后进行运动康复也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方法。美国国家心血管数据库CathPCI研究显示,美国PCI后患者参与运动康复的比例大约是60%。其中,心肺运动试验(CPET)能够客观、全面、定量的评估患者术后整体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储备能力,且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CPET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特点。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自年4月至年11医院接受PCI治疗且术后进行CPET的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与心肌梗死组(n=)。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CPET

本研究应用某特定品牌CPET系统对患者进行测试。本研究患者未停用任何心血管治疗方面的药物。患者了解运动方案、知情同意后,先进行静态肺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然后到自行车上试戴面罩,根据患者适当的抬高或降低座椅的高度及蹬车转速(60r/min),进行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指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运动中连续动态监测肺通气等指标、全导联心电图、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

1.2.2数据收集

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陈旧性心梗。CPET方案资料包括危险分层、运动终止原因、Borg评分、功率、静息血压、静息心率、峰值血压、峰值心率、达预计值%、无氧乏心率、运动试验结果。CPET结果资料包括无氧阈(AT)摄氧量、AT公斤摄氧量、AT负荷、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负荷、呼吸频率、呼吸储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通气量(MVV)、MVV占预计值百分比(MVV%)。

1.2.3患者运动治疗方案的确定

由CPET结果精准制定患者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中等负荷运动强度为80%AT水平;高负荷运动强度为AT以上Δ50%功率强度。每天康复运动40min,具体包括5min热身运动+30min运动+5min休整,每周进行5d,周期为12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年龄、女性及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心肌梗死组,高血脂、吸烟及陈旧性心梗比例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CPET方案资料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Borg评分、功率、静息收缩压、峰值收缩压、达预计值均高于心肌梗死组,运动试验阳性率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CPET结果比较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T摄氧量、AT公斤摄氧量、呼吸储备、MVV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万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坚持康复有氧运动患者体内的不良脂质结构能有效改善,从而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增加心脏的应变能力。其中,CPET可用于评估心脏储备能力及运动耐力,从而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运动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AT摄氧量、AT公斤摄氧量低于心肌梗死组。AT摄氧量代表着心脏储备能力,当患者运动负荷不断增加,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变更点即为AT,用于心脏疾病、肺脏疾病等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2)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呼吸储备、MVV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提示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运动耐量和肺通气储备量较低,原因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心肌梗死组,高血压导致的血管损害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需要处理的多支病变比例高,斑块负荷较重,故PCI术后心肺运动耐量也较低。而心肌梗死组患者起病较急,但是早期行PCI能够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肺功能较差。本研究也观察到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肺功能较低,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因为患有高血压较多,AT摄氧量、AT公斤摄氧量、呼吸储备、MVV较低,表现为心肺功能进一步降低,需要在心脏康复过程中给予较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肺运动试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