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性心梗后为什么要双联抗血小板,是不是重
TUhjnbcbe - 2021/11/20 21:53:00
湖南白癜风医院 湖南白癜风医院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49444251024599&wfr=spider&for=pc

本文字数:字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性成分,血小板的活化、聚集是形成血栓的前提。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血管破了,必须要血小板活化、聚集形成血栓才能堵住血管破口而止血;但在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异常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堵塞正常的血管,是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罪魁祸手,这个时候就应对血小板的活化进行抑制,即所谓的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活化一般有环氧化酶途径(阿司匹林可抑制)、P2Y12途径(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可抑制)、IIbIIIa受体途径(替洛非斑可抑制)、磷酸二脂酶途径(潘生丁可抑制)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前二种抑制途径。

在患了急性心梗后(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医生一般都要求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1年,以抑制过度活化的血小板。

为什么要用2种抗血小板的药呢?是不是重复用药或过度用药?

实际上,关于急性心梗后抗血小板药物是单用还是联用的问题,国际上做了很多的研究。

早在年,在国际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全球多个国家多家心脏中心的研究成果(即CURE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了12,例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加氯吡格雷或安慰剂治疗3-12个月。

结果发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组显著降低患者急性期(24小时)和长期(12个月)的缺血事件风险分别达34%和20%,且不增加致死性出血风险。

也就是说,双抗血小板比单抗血小板对患者更有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研究发现,ACS发病时体内大量血小板激活,处于高血栓状态,单药抗血小板是不够的。

从此,CURE研究开启了双抗血小板治疗时代。

随后,从年至年,国际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内容包括双抗血小板时间要多长?药物剂量要多大?怎么联合用药等问题。

目前,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美国、欧洲、中国等分别发布治疗指南,一致认为:对于ACS(含急性心梗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使用何种支架,均采用阿司匹林+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至少12个月。1年以后可改为单药抗血小板(多用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改为氯吡格雷)长期服用。

如血栓风险大,双抗时间可适当延长至30个月,以降低缺血事件;对于出血风险高的人群可以缩短双抗为6个月,以降低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首剂负荷mg,以后每日mg;氯吡格雷首剂负荷--mg,以后每日75mg;或替格瑞洛首剂负荷mg,以后90mg,每日2次)。

对于ACS合并糖尿病者,双抗时长至少12个月以上,否则心血管复合事件会增加33%(中国真实世界研究,OPT-CAD)。

由此可见,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是否介入治疗,双药抗血小板至少1年是必须的,必要的!不存在过度用药或重复作用问题,否则增加心血管风险!

您清楚了吗?

THE

END

看完本文是否受益良多呢?如果你还有心内科其他想知道的问题,欢迎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心梗后为什么要双联抗血小板,是不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