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冠心病的认知误区,
你中招了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传统的冠心病一般分为5个类型,分别是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及猝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更多的是将冠心病分为慢性冠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慢性冠脉疾病又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性心绞、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壁上的斑块积聚,其诱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其中,除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不可控,其余都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冠心病进展。
那么,人们对冠心病及其治疗存在哪些认识误区呢?
1.错误理解发病群体冠心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导致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年轻人不用担心、防。事实上,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之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年轻群体患上冠心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积极规避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疾病。
2.忽视胸痛信号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自身情绪起伏也比较大,经常是身心俱疲,出现点胸闷、胸疼就会理解为是压力大、心情不好憋的不舒服,医院。殊不知,胸痛、胸闷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如果忽视早期的信号任由疾病发展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当胸痛、胸闷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频繁,应立即就医,尤其是同时伴有呼吸短促、心悸头晕、大汗的患者。
3.正常了就私自停药有的患者通过药物使血压、血脂以及血糖得到了稳定的控制后,会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或嫌用药麻烦而私自减药、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私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血脂じ及血糖反弹升高,另一方面可能诱发或加重冠心病。
4.术后不需要长期治疗很多患者认为经过心血管搭桥术后,就不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事实上,搭桥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还需要长期的控制才能避免再次发病。搭桥的长远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另一方面是术后病情的控制,其中就包括规律用药。因此,冠心病患者搭桥后也要遵医嘱长期治疗。
5.保健品可以代替药物很多保健品打着调节血脂的旗号,不少患者信以为真甚至停了调脂药。事实上,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遵医嘱用药、做好日常生活管理比什么都重要。日常生活管理包括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管理压力等。关于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强调植物性饮食,多吃新鲜的果蔬、全谷类及豆类;少吃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钠。
总之
患者一定要重视冠心病危害
做好预防措施
积极规避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