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近三亿,每年新增万以上。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公众对高血压的重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不像感冒,吃药几天感冒就好了,高血压是个慢病,需要长期吃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终身服药,需要服药的人,应注意一些认识的误区。
有人说“长期吃药会产生抗药性,需不断地换药,才能保证疗效”,错!!
降压药并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如果你长期吃药效果很好,不必换药。
有人说“无感觉、无高血压症状,不吃药”,错!!
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可无症状,有人血压都到了mmHg都会没感觉,但风险已经极高。常有突然发生脑卒中的年轻病人,询问病史,发现明知血压很高,因为没有症状而不服药,最后导致了脑卒中。
有人说“血压降至/90mmHg以下就停药,以为高血压病好了”,错!!
血压降至正常,是药物的作用,不是高血压病好了。停药后血压还会升高。血压高低波动将对血管壁产生损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导致心脑血管事件,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服药。
有些心脑血管和/或高血压患者将吃得好好的“西药”突然停掉,改为“食疗和戴降压帽和降压手表”,错!!
高危的患者有些因停药后血压突升而诱发脑卒中和心脏病。建议不要受一些广告宣传的影响,这些方法仅可用于预防,对高危的患者只能作为辅助。
有人认为“是药就有三分*”,长期吃会对肾脏不好,错!!
其实不然,很多药是保护肾脏的。西药与中药的代谢产物都会从肾脏排泄,只要我们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是正常的,任何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都会正常地代谢和排泄出去。
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
血压是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人们生存需要一定的血压,同样人们的任何生命活动也会影响血压的高低。如饮食中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每日运动量不足、长期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等等,还有超重或肥胖、睡眠差、尤其夜间睡眠打鼾,均会引起血压高,是我国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首先应从饮食入手,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5.0克,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减少油脂。同时应逐渐开始规律的运动锻炼,对于没有规律运动的健康人,以小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每次运动时间5-10min,循序渐进过渡到中至大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min。
对于超重和肥胖者,除增加身体活动外,更应适当减少每日能量摄入,控制体重。对于精神紧张压力的者,应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减轻精神压力,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倡不吸烟,最好彻底戒烟,并且避免接触二手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尽量规律日常生活作息。总之,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
高血压患者饮食应注意哪些?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并影响抗高血压药物发挥降压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建议如下:
(1)平衡膳食,每日餐食坚持食物多样化。
(2)严格限制高盐食物摄入:减少食盐摄入量每日5.0克。减少酱油、味精、腐乳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的使用,少吃或不吃腌熏食物及其制品,减少食盐含量高的饼干、面包等加工食品的摄入。另外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钠盐吸收,增加盐的排出,抑制血压升高。
(3)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每日烹调用油量应控制在20-30克,不食用煎炸食物,控制食用饱和脂肪(如猪油、*油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畜肉类食物及制品。
(4)控制精制糖摄入:添加糖的摄入量每日25-50克,少喝、不喝含糖饮料,减少食用添加大量精制糖的甜点。
(5)限制饮酒:以酒精量计算,成人每日最大摄入酒精量:男性25克,女性15克。
(6)增加食用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小米、玉米、燕麦、荞麦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及鱼油),增加蔬菜和水果,食用适量的鱼、畜禽肉和蛋类等动物性食物。
不同年龄段的血压正常值都一样吗?
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年纪大了,血管变硬,血压应该高一些,老年人跟年轻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一样”,是这样吗?
其实,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在治疗高血压时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可能跟年轻人不一样,但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一样的。
在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成年人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高压)≥mmHg,或者是舒张压(低压)≥90mmHg。血压分成正常、正常高值和高血压三类,具体的切点见下表:
当然,不同血压测量方法,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自己在家里测血压,高压≥mmHg或低压≥85mmHg就要考虑血压增高了,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助诊断。如果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就是把血压监测仪背回家,每半小时或一小时机器自动测量,那么全天平均值≥mmHg和/或80mmHg,白天平均值≥mmHg和/或85mmHg,夜间平均值≥mmHg和/或70mmHg就需要考虑血压增高了。
高血压如何鉴别诊断?
所谓高血压的鉴别诊断,实际上就是大家常常问到的“我为什么患高血压”。我们把高血压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原发性高血压”,大概占90%,是由于遗传和多种外界因素导致的血压增高,没有办法查到具体的病因,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另一种叫“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10%左右。当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时,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什么人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
①发病年龄30岁或50岁,而且血压水平很高。
②多种降压药物效果都不好或者原来控制得很好的血压突然难以控制。
③有一些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如低血钾,双上肢血压相差20mmHg或两侧脉搏不对称,血压忽高忽低或阵发性增高伴心慌出汗,夜间明显打鼾而且间断暂停,白天容易困倦等等。
常见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包括:
①各种肾脏病,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常有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等表现。
②肾血管狭窄,常见病因包括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
③原发性固酮增多症,典型的表现是中重度高血压伴夜尿增多伴乏力、心慌或手足麻木感等。
④嗜铬细胞瘤,典型表现是阵发性血压增高伴有头痛、多汗、面色苍白等表现。
⑤库欣综合征,常有躯干胖四肢细、脸圆面红、多毛、皮肤变薄、痤疮等表现。
⑥其他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主动脉缩窄、长期服用甘草、服用避孕药等。
如何进行血压监测和管理?
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长期稳定控制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致残和死亡的关键。慢性疾病的就诊是间断的,如要将间断的就医转换为长期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是需要患者积极参与的。患者朋友们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协助进行自身的血压监测管理。
家庭血压监测
血压计选择:尽可能选择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测量频次:根据自身的时间来确定,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测量血压两次,如有不适可加测当时血压。如两次测量差别较大,可加测第三次。如果不能做到每天测量血压,应在初诊高血压或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后,自测一周的血压,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
测量时间: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清晨起床后服药及早餐前和晚餐后洗澡睡觉前。
测量前准备: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测量时: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保持安静、不交谈、不紧张,袖带绑在上臂,袖带的下缘放置在肘关节前自然皱折上方约2.5厘米处,不能太松或太紧。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同一水平,两腿放松、落地。
家测血压的诊断标准:家庭血压≥/85mmHg时可以确诊高血压,/80mmHg时为正常血压。
定期随诊
每1-3个月随诊一次,测量诊室血压等。
规律复查
每6个月或1年进行一次化验和辅助检查。
应急处理
出现突发明显不适及时联系急救中心。
如何正确服用降压药?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类,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和b-受体阻断剂,以及目前应用更趋广泛的单片固定复方。
钙拮抗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或合并周围血管病、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服用ACEI咳嗽、肥胖患者;
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
b-受体阻断剂:适用于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和单片固定复方:由于半数以上的高血压需要两种或更多的降压药物才能将血压控制正常,因此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是常见情况,无需紧张;为减少服药负担医生会建议服用单片固定复方;
长期用药: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的,需每日服用,在确定理想降压方案后应坚持服用,不要随意停药或减量;
肝肾*性:常用降压药物对肝脏均无*性,血压的控制可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肾脏病的发生,因此在医生确定用药后,常无需担心长期服用造成肝肾*性;同时也应协助医生进行定期的化验检查;
不良反应:当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后,不要紧张,暂时停药及时就诊,以便调整药物;
突发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人常会出现血压的波动,如出现明显不适或血压重度升高(/mmHg以上)应及时就诊;
自行调整药物:药物种类和剂量的调整应由医生来确定,不要随意调整。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人量为10.5g,较推荐的盐摄人量水平高75%,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近年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
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酒精摄入量: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饮酒(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目前我国18岁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有研究显示,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SBP下降3.31mmHg,DBP下降2.04。
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和1.55倍。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近年研究显示,暴露于PM2.5、PM10、SO2、SO3等大气污染物均伴随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
有哪些早期症状需要警惕?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且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颈项强直、疲劳、心悸等。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持续升高,除了头痛、头晕、心悸等,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胸闷、乏力等。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眩晕等,并可能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当患者出现无力、发作性软瘫,阵发性头痛、心悸、多汗,打鼾伴有呼吸暂停和胸闷气短等症状时,以及仅限于上肢的高血压、阵发性血压增高时应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