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普通群众的想法,心脏病应该是与劳累及情绪波动有关,如果有人心脏病犯了,那就要帮助患者躺下先休息一下。但事实是,有种心绞痛是逆着“常人经验”发作的,这种特殊的心绞痛叫卧位心绞痛,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真正令人躺着中招的疾病吧。
心绞痛,在医学上被定义为由于暂时的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前区的不适或压迫感,典型的心绞痛是由劳累或心理应激所诱发,休息或者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得到缓解。心绞痛的发生是心脏做功时的需氧量超过了冠状动脉的供应氧合血的能力,比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中,由冠状动脉的痉挛引起缺血。
由于心率、心肌收缩力、收缩期心室壁张力等是决定心肌需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典型的心绞痛会发生在劳累之后。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男性和女性都会发生心绞痛,但是,60岁以下的女性较少见到心绞痛,因为雌激素可防止心绞痛发生,这种保护作用会在妇女更年期后,随着雌二醇分泌水平的下降而失去。但临床观察发现,有一种心绞痛却更多地发生在中年女性人群中,这也带来了有关心绞痛分类的新概念。
心绞痛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Braunwald分类法,一种是WHO分类法。Braunwald分类法把心绞痛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稳定型的直接诱因是体力活动及情绪压力,其预后较好,较少进展为心肌梗死,因为冠状动脉斑块较稳定,不易脱落、出血、形成血栓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诱因是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完全阻塞了冠状动脉所引起。此外还是一种情况称为变异性心绞痛,这类患者可能没有冠心病,发病诱因有受凉、情绪压力、服用缩血管药物、吸烟、药物滥用等。
目前,更多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即WHO分类法,我国的新版教科书《内科学》第6版也采用这种分类。WHO分类法把心绞痛分为劳累型与自发型两大类。劳累型又细分为初发劳累型、稳定劳累型、恶化劳累型等3类。初发型是最近1个月内发生,或已数月不发生的心绞痛再次发生,但时间不到1个月;稳定型是发作性质在1到3个月内无改变;恶化型是指近期病情加重。这些不同的分型也对应着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提示。自发型心绞痛也被细分为3类,包括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
卧位性心绞痛多发生在平卧后的1到3小时内,经常是在午休或晚上睡觉后发生,少数患者在平卧后10分钟内就可诱发。这种躺着中招的心绞痛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坐起身或站起后症状可缓解。过去的观点认为,卧位心绞痛发作与体力或脑力活动引起的心肌需氧量增加基本无关,但与左心衰有关,推荐用洋地*类药物强心以及使用利尿剂来治疗。但是,这种认识已经被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所推翻。
随着检查手段的日益丰富,临床医生发现,很多卧位心绞痛患者在做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现是存在着严重的冠状动脉阻塞的,其中3支血管病变者占80%左右,合并左主干病变的约占25%。因此认为,卧位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一种表现,并认为是属于重症的劳累型心绞痛。
经过造影检查也发现,大多数卧位心绞痛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基本正常,但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明显减低,心肌顺应性下降,而且80%合并高血压。因此目前认为,卧位心绞痛的病因是冠状动脉严重阻塞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这些变化,在卧位时带来回心血量的增加,引起舒张末期心室容量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上升,引发心绞痛。在治疗上,也不宜使用洋地*类强心药物,而应该给予β受体阻滞剂,以及硝酸酯类药和钙拮抗剂。
卧位心绞痛在中年女性中多发,其发生也与夜间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密切相关。在平卧位,如果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加重,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患者可能会在睡眠中突然憋醒,并出现呼吸困难,这时患者可能会被迫采取坐位,病情轻者症状可在几分钟内消失。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
心绞痛的不良结局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有研究指出,无心梗病史及血压与静息心电图都正常者,年死亡率为1.4%,女性冠心病者,如果有高血压,死亡率约为7.5%。预防和治疗卧位心绞痛,首先是控制危险因素,这包括戒烟、降血压、降血脂,饮食方面要进食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食物;其次可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如果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时,要考虑有创治疗,比如放置支架或搭桥手术。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