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如何判断心绞痛医生提醒5点急救方法要学会
TUhjnbcbe - 2022/8/28 21:44:00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现今时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概率显著上涨,部分疾病并发症使得人人自危,心绞痛就是其中一种,如果急救不及时,生命很有可能变为灰白。由此可见,学会判断心绞痛,掌握相关急救措施,尤为重要。

心绞痛

心绞痛,通俗来讲就是冠心病并发症。医学专家对此解释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过高,血液无法以正常速度流通,氧气供给不足,诱发心脏血氧供给异常,最终导致功能障碍,产生窒息性疼痛。40岁以上群体高发,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1、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案例证实,该类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诱因、持续时间、频次等3个月内基本无变化。按照诱因不同,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与非劳力性心绞痛,前者受高强度运动、劳动等影响;后者则受精神、情绪支配。

2、不稳定型心绞痛

该类心绞痛危险性,远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梗、心源性猝死等罪魁祸首,可分为4类:

恶化性心绞痛;

初发型心绞痛中间综合征;

自发性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

医生提醒:心绞痛要把握5种急救方式,关键时或可“救命”

1、立即停下手头一切活动,选择原地卧躺休息;

2、患者若处于一般疼痛,可采取辅助吸氧方式缓解。如果疼痛感剧烈,或要肌肉注射杜冷丁,剂量约为50~毫克。

3、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该药物堪称“救命药”,能在2~3分钟内迅速见效,给患者就医预留喘息时间。也可服用消心痛等药物,辅助缓解疼痛,等待就医。

4、速效救心丸含服;

5、口服安定片,同时服用上述药物,或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心绞痛相关治疗

1、稳定性心绞痛

该类心绞痛,主要原因就是血管硬化,冠状动脉血氧供给不足,心肌耗氧严重。如此一来,相关治疗方式便一目了然:

心绞痛突发时治疗手段:首先是原地休息,再则是服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疼痛缓解类药物,最后就是就医检查;

心绞痛缓解时治疗手段:第一是药物控制,比如降血脂药物、阻滞剂药物、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硝酸酯制剂等;第二是日常生活改善,通过科学运动,来强化心肺功能,拉高血氧供给合力;第三是重建治疗,目标是冠状动脉血管;第四是体外反搏治疗(增强型)。

2、不稳定性冠心病

顾名思义,该类心绞痛毫无规律可循,后果难以预料。轻度患者必须定期检查,做好监控,对自身冠状动脉情况了如指掌;重度患者,特别是心绞痛频繁发作群体、高危因素群体,或要入院治疗,防患于未然。相关治疗手段包括:

正常护理;

药物控制,减轻疼痛;

采取降血脂、抵抗凝血、预防血栓等相关措施;

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重建冠状动脉血管。

心绞痛到底该如何自行判断?

1、突发性胸痛

心绞痛来临一般毫无征兆,令人猝不及防。正常情况下,心绞痛前后两次发作,中间阶段患者机体表现正常。

2、疼痛位置在前胸范围内

临床医学普遍认为,心绞痛疼痛范围在前胸,尤其是左前胸症状尤为明显,甚至左侧腋、胸背上部、上腹部等区域也有疼痛感,但没有明确”落脚点“,换句话说,如果患者能够精确到具体位置疼痛,或与心绞痛联系不大。

3、疼痛感难以精准描述

患者突发心绞痛,寻医问诊时,通常自我描述为胸部闷胀、紧缩感、窒息感强烈,看上去似乎与疼痛“八竿子打不着”。但该类症状总是令患者无所适从,甚至不敢自如活动,这也是心绞痛典型特点之一。

与之相反,如果患者感觉胸部突发疼痛,但仍然可自行活动,甚至舒张身体后,不适症状有所减轻,也可排除心绞痛因素。

4、判断心绞痛,可从诱因具体分析

心绞痛主要诱因数不胜数,主要囊括温差刺激(受寒)、情绪刺激(兴奋、激动、怒气等)、劳累刺激(高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等。特别提醒,上述诱因刺激诱发心绞痛,呈现骤然性、突发性,没有缓冲余地。

也就是说,如果劳累一整天,回到家休息过程中,自我感觉胸部闷痛,这种情况并不属于心绞痛范畴。

5、心绞痛持续时间短

患者突发心绞痛,疼痛感往往持续3~5分钟,便有所减缓;能够持续30分钟以上疼痛患者较为少见,基本接近心肌梗死行列。由此可见,如果胸痛情况持续半天、整天甚至半个月,也无需考虑心绞痛因素。

6、心绞痛症状具有一致性

临床医学经常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绞痛比较简单粗暴。无论是哪种患者,该病症发作时,疼痛情况、疼痛症状、疼痛位置、疼痛时间、疼痛性质等殊途同归,唯一区别就是疼痛程度。

7、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胸痛症状降临后,如果采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形式,无论是冠心病,抑或是心绞痛,都能迅速起效,2~3分钟内即可缓解疼痛感。相反,如果胸痛情况服用硝酸甘油后,仍然不曾退却,或许心绞痛无关,必须及时送医,排查其他病因。

#健康迎新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判断心绞痛医生提醒5点急救方法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