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要让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科技日报
TUhjnbcbe - 2022/9/6 18:59:00

◎科技日报记者乔地

5月15日,河南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专题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治任务,把准方向、扛牢责任、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会议认为,这次专题调研时机特殊,是在*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的历史节点,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是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实施、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关头,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方向感、更充足的发展动力。

进一步加大节水和环境保护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郑州拍摄的南水北调穿*隧洞进口南岸明渠(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我们将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上下更大功夫,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河南省水利厅*组书记刘正才表示,河南将全面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考核内容。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组成员谢长伟说,河南将持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集成适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力争到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应用面积超过万亩。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南阳今后更好地肩负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治责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说,南阳将从守护生命线的*治高度,持续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工作,坚决守护好一渠清水。

“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守好水源地一库碧水,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是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肩负的重大*治任务。”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仲田表示,河南将强化源头防控,建立重点风险源防控清单,抓好水源地和总干渠(河南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河南省焦作市区南水北调干渠及两岸风景(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

“总书记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继续加大对库区的支持帮扶。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为重,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迎伟表示,河南将深入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支持水源区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保障移民群众持续致富。

“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张文深表示,南阳将奋力做好“民富”文章,着力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节能环保型的项目和企业,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水清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

会议要求,要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要围绕推动健康中原建设加速提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构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要聚焦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强化中医药研发创新,培育更多优势中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打造富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河南中医药文化体系。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厅围绕提升南阳艾草等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先后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建立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2家、中药材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6家,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南阳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河南省科技厅*组书记王忠梅说,下一步将围绕南阳艾草、山茱萸、辛夷等主导产业,整合科技资源,从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为推进南阳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中医药强省作出贡献。

评论

科技创新为南水北调提供永续动力

科技日报评论员

南水北调,纵贯长江、淮河、*河、海河,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14日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南水北调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项世界性工程,南水北调的复杂性、挑战性是世界工程建设史上不曾遇到的。由于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在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技术难题,很多都无先例可循,需要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源头活水”。

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从开工建设以来,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建设工人迎难而上,辛勤忙碌在施工一线,用一次次创新实践将困难克服、将“瓶颈”突破,创下了多项国内外纪录,如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世界规模最大的U型输水渡槽工程,国内最深的调水竖井,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

建设者用智慧凝聚起了强大的科技力量,用创新练就了攻坚克难的过硬本领,将宏伟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未来要继续推进实施调水工程,还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这就需要更好、更多地发挥科技力量,让科技做中流砥柱,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成为啃“硬骨头”的先锋,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永续动力。

特色的综合性日报,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主流新闻媒体,是*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舆论前沿,是广大读者依靠科技创造财富、提升文明、刷新生活的服务平台,是中国科技界面向社会、连接世界的明亮窗口。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让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