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就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大量研究已证实以下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1)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可直接引起冠心病。其他血脂异常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水平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2)高血压:冠心病患者60%~70%同时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比血压正常者高4倍。
(3)吸烟:吸烟包括吸二手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可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着、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4)糖尿病:大量研究表明,与无糖尿病的个体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事件风险增加2倍,有2/3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
(5)超重和肥胖:有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在1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的可能性较非肥胖人群增加2倍。
(6)不均衡饮食:总热量和钠盐摄入过多,长期进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以及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者易患本病。
(7)缺乏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具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还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血脂、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因此适当运动可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反之,久坐不动者,容易患冠心病。
(8)年龄、性别:本病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女性则以60岁以上多见。
(9)家族史:双亲中有早发冠心病史(指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者)冠心病发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10)社会心理因素:A型性格(脾气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争强好斗、对人常存戒心等)、焦虑、抑郁、孤独、遭遇巨大精神创伤(如丧偶离异、失业等),可一定程度上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和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及发展。
(11)其他:血中促血栓形成因子水平增高、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水平增高等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总之,本病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某个人所占危险因素越多,其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病的年龄也越小。
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日常如何保养?
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病情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内放了支架或做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的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知识:应了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症状、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及注意事项等。
(2)清淡饮食:饮食应少油少盐,请参考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3)适量运动:建议在医护人员的评估和指导下开展适量运动。运动时应遵循热身一运动一放松三步曲的原则,即1次运动单元总持续时间30~60分钟,包括热身阶段5~15分钟,运动时间20~30分钟,放松阶段5~15分钟。运动频率以每周3~5次为宜。以下特征提示运动量适宜: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不影响对话;运动结束,加快的心率在休息后5~10分钟恢复;运动后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无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
(4)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管理。吸烟除了能引起心绞痛发作之外,还会增加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冠心病患者应尽早彻底戒烟,同时拒绝吸二手烟。升高的血压不但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血,而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将血压控制到理想水平。
降血脂治疗,不但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而且可以逆转或延缓动脉斑块病变的进展,降血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至1.8mmol/L以下。
患有糖尿病者,应学会自我血糖监测。服用降血糖药治疗的患者,应每周测量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2~4次,医院就诊前1周连续监测3天,每天早、中、晚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及临睡前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一般以不超过6.5%为宜)可每6个月检测1次,同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
(5)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冠心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应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要听信广告宣传随意停药,也不能停用西药改服中药。尽管病情稳定仍应按照医院复查。
(6)具备急救意识:平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如硝酸甘油片。当出现心绞痛发作(如胸闷、胸痛或紧缩感、压迫感)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就地休息,将不适症状告诉您周围的人,并于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5分钟后如症状未能缓解,可再次含服一片,症状仍不能缓解时,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就近前医院就诊。如果近期胸痛发作较前加重或更频繁者,说明病情恶化,医院看病。
(7)其他注意事项:应避免情绪波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每天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前可泡个热水脚,建议每天午睡30~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