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朋友圈、
引发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源性猝死,约占80%。心源性猝死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一种是心梗引发的猝死。
心梗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常见的诱因。工作生活节奏快、生存和心理压力增大,使现代中青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体力劳动大量减少,缺乏运动;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原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
曾经有发病统计,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吸烟率、冠心病家族史和高血脂的比率相对要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率相对要低。老年人患上心梗,要综合考虑年龄的因素,和一些基础性的疾病也有关。
心梗的征兆,一定要留意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心梗发作后,怎么做,所以错失生命!急性心梗也是有前兆的,大家一定要留意:
1、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
2、心慌憋闷、胸痛、乏力等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3~7天内出现,少数甚至提前数周就出现了。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医院就诊了。
4、胃疼。因为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焦虑失眠。
6、心跳加剧。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的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并且常常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应警惕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指示。
缺乏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
年轻人更易猝死
首先,很多中青年人觉得自己年轻,能“扛”,没必要检查身体,结果埋下致命隐患。而老年人更加
其次,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急性心肌梗塞为首次发病,与一般老年患者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反复心绞痛不同,不易引起病人的重视。中青年心梗患者可能没有心脑血管病史,即使发生胸闷、胸口疼等症状,也不会想到心梗上去,许多患者因此耽误了抢救时间。
第三,有一种说法,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
所谓“缺血预适应”,是指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这种机制可促进人体心脏建立起侧支循环,而这种侧支循环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能够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
这也就是说,年轻人一旦出现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塞面积会更大,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
一些老年的冠心病患者,尽管主要血管有50%甚至70%的堵塞,但在长期的过程当中,侧支循环也慢慢建立起来了,起到一定的代偿的作用。但这也并不说明老年人心梗发作就不可怕。老年人合并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加上年龄等综合因素考虑,一旦发作同样很凶险。
心梗急救,记住这两条!
第一:嚼服毫克阿司匹林
缓解心肌梗死症状最主要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如果有的话就迅速地嚼服毫克。
对于硝酸甘油的应用,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果患者本身不是一个专业人士的话,不要随便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并不是对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有效的,如果患者是个下壁心肌梗死,或者右室心肌梗死,那么口服硝酸甘油以后,反而是要加重病情的。
有些病人胸痛发作的时候口服速效救心丸,对于心血管的病人来讲,一定不是首选的药物。阿司匹林是首选的,当然还有复方丹参滴丸,这些药我们把它做成主打的药。
第二,医院溶栓!县医院都可以做到!
急性心梗是最适合诠释“时间就是生命”这个说法的急性病症。如果发病3医院的话,溶栓和介入治疗,在救命上没有差异,只要血管及时被疏通了都可以。医院都是可以做的,而且非常便宜。此时对于病人来说,每一个心肌细胞都至关重要,如果心肌死了,医院就都没有意义了。
因此,医院寻求救治是不明智的,时间越晚,效果都会越差。
45岁以上有家族史,需要做冠心病筛查记住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症状:病人多有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舌下含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缓解,胸口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而喘不过气来,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
专家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即使平时没有冠心病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心脏平板运动试验,或者做一次CT检查,以确定是否真有冠心病;必要时还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同时提醒:如果家人有50岁以上的,家庭小药箱里应该有“心脏病急救药品”的一席之地,这些药品包括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
还需注意,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部分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