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学的复杂性、专业性、未知性,患者始终处于被帮助、被关心的地位,正是因为知识不对等,沟通不到位等一系列因素,医患之间的猜疑加重,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其实医患关系是利益的共同体,有着战胜病魔、走向健康的共同目标。为了弥补大家对医学认识的不足,我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坚持科普,为民服务。从此预防疾病、走向健康的路上,你并不会无依无靠,如果您信任我,我愿成为您的医靠。
通过医学故事,讲述医学知识,我是心内科医生亮哥。
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做视频科普,最不爱提的就是冠脉支架。因为写这方面的文章容易被不明真相吃瓜群众骂。
好像每次医生写到冠脉支架的内容都是为了劝说患者放支架,是和利益相关的。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写很久了,今天终于抽出了时间,也鼓足了勇气。
今年89岁的杜奶奶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我们科住院了。
杜奶奶的冠心病病史已经12年了,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77岁那年她因为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医院,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时隔这么多年,家人们记不起来当时是否进行了溶栓治疗。
心梗好转出院之后规律的口服药物治疗,一般情况还不错,可以走里走外,自己洗衣服做饭,偶尔还是有心绞痛发作,休息或者是含服硝酸甘油之后能较快缓解。
5年前又因为胸痛频繁发作而且疼痛不缓解住到了我们科。
住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胸痛仍有频繁发作,当时杜奶奶已经是84岁高龄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个年龄都不会去选择手术治疗了,哪怕是一个微创的介入手术治疗。
但是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总不能让老太太一直受疼痛的折磨吧。于是家人商议之下还是选择了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结果出来了:左主干没事,前降支细,近段70%狭窄,第一间隔支开口95%,回旋支细,中段长段弥漫性狭窄,达90—95%,远端%闭塞,第一大钝缘支近端95-99%狭窄,可见血栓影,后%闭塞。右冠细小,开口及近端95%狭窄,可见右冠向回旋支发出侧支循环。
患者病变较重,年龄较大,和患者家属交换意见后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疼痛奇迹般缓解了,医生和家属都长长了舒了口气,杜奶奶又平稳出院了。
此后因为心绞痛又数次在我们科治疗,治疗效果还算不错,一般状态也还不错。
而这次住院是胸痛持续2小时不缓解,并且伴有大汗,家人赶紧拨打医院。救护车上医生给点了硝酸甘油疼痛总算是有所缓解。
到我们科以后仍然是胸痛频繁发作,疼的时候一身汗,每次查心电图心肌缺血很厉害。刚开始的时候用硝酸甘油还能管事,后来就不行了。我们开始加大剂量,双抗、抗凝,麻醉药品止痛,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还是频繁心绞痛发作,后来把静脉抗血小板的药物替罗非班也用上了。
胸痛才算得到了缓解,但是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口服加上替罗非班,年近90的杜奶奶出血的风险那不是一般的高,那是贼高啊。一般情况下,这个年龄能这种抗血小板的力度,一是医生胆大,二是要家属极度的信任。
每次胸痛时间长了,替罗非班就登场了。
而每次胸痛缓解,医生和家属都在担心,怕胸痛不缓解会再发生急性心梗,怕杜奶奶会猝死,也怕杜奶奶会突然之间出现其他器官的出血,而脑出血则是最凶险的。
就这样持续了快1个月了,杜奶奶的孙子甚至买好了输液泵,想着出院以后每天在家给老太太泵硝酸甘油。
这时候有必要交代一下杜奶奶的孙子的身份了,到底是什么人这么“豪横”,买了输液泵想给奶奶治病呢?
没错,和你想的一样,他也是一名医生,医院的同事,普外科的张医生。
看着奶奶这种状态,每天都在受罪,他也是如坐针毡,内心备受煎熬。
于是张医生和我们商量,看看是不是还有机会再做一次造影,看能不能放支架。
前面我们已经交代了5年前冠脉造影结果:冠脉三支病变,狭窄严重,上次都没放,这次能放吗?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和患者家属一样会纠结,89岁的高龄,虚岁就是90岁了,还敢手术吗?万一下不来台怎么办?
可不做呢?也没有好办法啊?看着老人受罪?看着她面临着再次心梗,面临着出血,面临着猝死的风险吗?
病情越重、年龄越大,治疗起来越困难,想要一个两全其美的治疗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就是让人左右为难。
杜奶奶家里很快就统一了意见,其他人都不太懂,所以把决定权交给了张医生。
这一下张医生压力山大
经过冷静的思考、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张医生决定给奶奶进行冠脉造影,做最后一次的努力,用他的话说就算是失败了也对得起奶奶了,也不会有遗憾。
我们请了北京专家过来,手术如期进行,再来看造影结果:左主干没事,前降支开口及中段钙化,达90%狭窄,第一间隔支开口80%狭窄,第二对角支开口及近段85-90%狭窄。回旋支全程弥漫性狭窄,开口80%狭窄,中远段长段狭窄,达90-95%,第二钝缘支次全闭塞,可见前降支向第二钝缘支发出侧支循环。右冠全程弥漫性狭窄达95-99%。
血管很严重,不用想也能知道。
北京专家告诉张医生:血管很重,风险很大,想好了放支架吗?
张医生回答:放!
就一个字,果断+坚决!
专家转身回到导管室。
省去复杂紧张令人提心吊胆的术中环节,2小时过后最终在杜奶奶的前降支放了1枚支架。
支架放完了,胸痛没再犯,3天后杜奶奶出院了。
1个月后再次遇到张医生,问起杜奶奶的情况。
胸痛没再出现,可以自己洗衣服做饭,原来血压一直偏低,一直喝着生脉饮,放了支架之后血压又升起来了。
原来是心肌缺血改善后心功能也改善了,心肌收缩更有力了,血压升高了。
至此,完美结局,皆大欢喜!
个人结论:医生胆大+心细+高超技术+患方信任=奇迹发生
90岁还放了支架,别说是在普通人眼里,就医院的心内科医生来说也实属罕见。
如果杜奶奶的孙子不是我们本院的张医生,家属还能选择冠脉造影吗?
如果杜奶奶的孙子不是我们本院的张医生,我们还能选择放入支架吗?
如果没放支架,杜奶奶或者像杜奶奶这种情况的患者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只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